產後風溼的症狀特徵

  產後風溼是指育齡婦女產後或者人工流產術後以及坐月子調護不當而感受風寒溼邪所引起的以肢體、關節酸困疼痛,麻木不適,怕風、怕冷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下面小編馬上就告訴大家產後風溼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產後風溼的診斷方法

  產後風溼的患者常常會訴說:關節疼痛明顯***如手指關節、肩關節、雙膝關節等***,畏風寒、遇寒溼加重,保暖可以緩解。甚至有患者遇風出現面癱;一般關節腫脹不明顯,伴有晨僵;自汗,出汗較多,出汗越多關節疼痛等等。

  但以上的症狀在大量的風溼免疫病的患者都會出現,並不具備特異性,只是患者往往訴說症狀出現在產後的一段時間,但只是從這些描訴不能診斷。

  診斷需要最少以下檢查:類風溼因子、抗ccp***是否類風溼關節炎***;抗核抗體***是否免疫病***,ASO***風溼熱會明顯升高***,甲狀腺激素。

  各項實驗室檢查一般都在正常範圍。

  西醫沒有產後風溼這個診斷,常診斷為“關節炎”“關節疼痛原因待查”等等。無具體藥可以用。

  產後風溼為中醫的診斷。中醫對產後風溼的認識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很多古籍都記載有此類醫案,通過中藥的內服和外用,患者一般都可以恢復正常。

  產後風溼的治療:

  由於患產後風溼的病人大多在哺乳期,不建議加用西藥和中藥內服,減少對嬰兒健康的影響***目前雖然無中藥對母親和孩子的副作用的報道***。

  可以使用中藥外治、泡洗;區域性關節可以採用鍼灸的方法緩解症狀。同時飲食可以採用藥膳***很多中藥是藥食同源的***,同樣取得良好的效果。

  病情控制的標準症狀緩解;治癒的標準中醫舌苔,脈象正常;病情控制後還需要繼續口服中藥到治癒;連續吃那麼長時間的藥,如果服用黑附片等藥物,需要1-3個月複查肝腎功能

  產後風溼食物治療:

  1、豬腎湯

  豬腎一具,糯米50克,當歸15克,知母10克,蔥白7個,芍藥15克,治產後腎虛,四肢疼痛。以水1200—1300毫升煮豬腎,待水煎成800—700毫升,去豬腎入諸藥,慢火煮至400—300毫升時停火,一次服。

  2、生地粥

  生地25克,大米75克,將生地切碎,用適量清水煮約半小時取汁,復煎第二次。合併兩次藥液去渣,濃縮至100毫升左右備用。養陰生津,適用於陰虛痺患者。

  3、食粟補腎方

  生栗子250克豬腎一具,粳米250克,陳皮6克,花椒10粒,食鹽2克,將板栗陰乾去皮,豬腎洗淨,同豬腎2、陳皮、花椒***布包***一起下入鍋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置火上徐徐煨熬成粥,挑出陳皮,加入食言即成。分二三次食用。健脾和胃,補腎強身,適用於寒溼痺腰腿疼痛者。

  4、附片羊肉湯

  羊肉500克,附片***布包***7.5克,生薑12.5克,蔥12.5克,胡椒1.5克,食鹽2.5克,羊肉洗淨入沸水內,加姜、蔥各6克,綽至斷紅色,撈出切成約2.5釐米方塊,入清水中浸去血水。將附片裝入紗布袋內扎口,姜洗淨拍破,蔥纏成團待用。將砂鍋內注入清水,置於火上,入蔥、姜、胡椒、羊肉、川附片即成。

  這類食物溫經壯陽,散寒止痛。適用於產後寒溼及陽虛痺。

  5、歸芪蒸雞

  黃芪50克,當歸10克,嫩母雞半隻,紹酒15克,味精1.5克,胡椒粉1.5克,食鹽1.5克,蔥、姜適量,將當歸、黃芪裝入雞腹內,腹部向上放於盤或大碗內,擺上蔥、姜注入清湯,加入鹽、紹酒、胡椒粉,放入籠屜內蒸熟,去蔥、姜,加入味精、調好味即成。

  這類食物有益氣補血,散風除溼之功。適用於產後氣血虛痺。此方是當歸補血湯加入溫筋通脈之紹酒,辛散祛風溼及寒邪的蔥、姜和調料組合而成。

  以上介紹的5種食療偏方有助於主料新媽媽的產後風溼,如果有不慎在產後吹了風留下病症的媽媽們,不妨經常照方做來吃,對身體是有益處的,當然,最好的預防產後風溼的辦法就是在月子裡做好保暖防風的工作。

  產後風溼病的預防:

  一、產婦產後或人流後,因注意避免受涼、隨天氣變化而及時增減衣服,切勿汗出當風,更不可冷水洗滌或室外冒風淋雨,夏天慎用空調。

  二、產婦產後要坐好“月子”做到:飲食既有營養,又有節制,進補得當,不可貪食寒涼;起居有常,勞逸適度,保持心情舒暢;搞好個人衛生,衣服被褥勤換洗,不可過早而且必須減少房事。

  三、《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即指育齡婦女要強身健體,增強體質,進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減少產後風溼病的發生。

  產後風溼治療注意事項:

  1、不要過度活動關節

  分娩前一點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後都會出現問題,因此產後2-3周內絕對不能過度活動關節。

  2、小心寒氣

  產婦在產褥期要避免受寒,夏天的新媽媽更要注意不能喝涼水或是吹冷風,飲食方面也不能吃涼或刺激性的食物。平時要特別注意避免身體勞累或精神刺激。不僅是正常分娩的產婦,剖腹產,自然流產後的產婦,也有患產後風溼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注意。

  3、保持愉悅的心情

  患病之後不能悶悶不樂,整天想著疾病的發展,態度極其消極,這樣不利於疾病的康復。應該採取樂觀的態度,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