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味的臘八粥應該怎麼做

  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也被稱作為臘八,家家戶戶每當臘八節到來之際,都會煮一鍋臘八粥慶祝,在南北方地區,大家的吃法都會不一樣,北方人是比較喜歡吃鹹的臘八粥,那麼,鹹臘八粥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鹹味的臘八粥做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鹹味的臘八粥做法

  1、先將米淘淨,放入砂鍋裡,加水後用小火煲。若無砂鍋用普通鐵鍋、鋁鍋也可代替。水不可加太少,以漫過鍋的十分之六、七為準。

  2、將牛肉餡放入鍋裡,待開鍋後撇去泡沫。肉餡儘量選用較瘦的牛肉餡。

  3、將蝦仁洗淨放入鍋內。

  4、將事先泡發好的香菇切成約3毫米小丁,再將泡好的木耳切碎一同倒入鍋內。

  5、把胡蘿蔔切成約3毫米的小丁,放入鍋內。胡蘿蔔應選用小一點的,嫩一點的,中間不能有硬芯。

  6、15分鐘後,將薰幹也切成3毫米的小丁,放入鍋內。

  7、10分鐘後,將青筍切成3毫米的小丁,放入鍋內。

  8、期間應經常攪動粥,避免粘鍋。視其情況也可再加些水***因為放了這麼多東西后,粥會變得很稠,當然如果你喜歡喝較稠的粥的話***。

  9、30分鐘後,加少許精鹽後即可出鍋。

  吃臘八粥原因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捨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飢又渴,終於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煮成粥,餵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後,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於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後,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於佛像前。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著“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民為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後的節日佳品——“臘八粥”。

  正宗臘八粥做法

  材料:糯米1杯、小紅豆100克、葡萄乾、花生仁、蓮子、紅棗、桂圓乾、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

  作法:

  1、糯米洗淨,浸泡一個晚上,小紅豆洗淨,浸泡約4小時。

  2、小紅豆、蓮子、花生仁放入內鍋,菸葉水6杯,移入電鍋中,外鍋加水1杯,蒸至開關跳起;加入糯米,外鍋再加水1杯,續蒸至開關跳起;再加入紅棗、桂圓乾,外鍋加熱水半杯,繼續蒸至開關跳起,再拌入松子、葡萄乾及砂糖300克即可。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