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補氣的效果好嗎

  艾灸以其奇特養生保健深受現代人的追捧。艾灸真的可以補氣嗎?艾灸補氣的效果真的有那麼好嗎?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艾灸可以補氣嗎,希望能幫到你!

  艾灸可以補氣嗎

  1.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執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靈樞·禁服》亦云:“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艾灸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執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艾灸可用於血寒執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痺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2.行氣通絡

  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執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區域性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3.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云:“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鍼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洩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洩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洩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艾灸的獨特作用之一。

  5.拔毒洩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鍼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艾灸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艾灸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艾灸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鑑·癰疽艾灸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總之,艾灸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範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6.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齧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鍼灸大成》提到灸足三裡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三裡灸不絕,一切災病息”。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裡、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艾灸補氣的副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艾灸具有如此多的作用,這其中必然也會有一些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準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於陽虛體質。

  3、艾灸有補瀉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熱症體質的人,要先從瀉法開始,滋陰的同時再調理陰陽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產生不適,就會被理解是所謂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議應該到專業的地方進行指導。比如專業的艾灸養生館。

  5、艾灸是一種物理和藥理結合的中醫療法。是綠色自然療法,起源於中國古代,是艾草製成的艾絨燃燒來治病養生的方法。

  6、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補氣的注意事項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在艾灸的時候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如同給艾灸撤火。

  2、如果不是風溼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洗手。艾灸後如果要馬上洗手,希望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

  3、備孕期剛灸後就不適合馬上同房,這時的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同房,這個時候,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已經適合精子的著床和存活生存。

  4、太餓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

  6、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

  7、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8、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

  9、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10、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再洗澡,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11、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祕,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裡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2、在初薰時,有的人會感到很明顯的燙、痛,那是因為經絡不通,大量的熱不能很快散掉,如果經絡是暢通的,很少感到痛,只會有溫暖舒適的感覺。身體內的寒溼重的人在所灸部位會有小面積水。而身體內寒溼少的人,所灸部位只是出汗。

  13、溫灸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肚子咕咕叫、屁多、發冷發涼、拉稀等現象,這都是體內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徵兆,是正常的排病反應,應當堅持。

  14、如果灸中脘穴時出現了心煩意亂的現象,您要檢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應停灸。

  15、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

  16、只要家中排煙效果不好時,就不要勉強去做了,因為艾葉擴張血管明顯,呼吸進太多的煙味時,人會疲乏、無力。所以薰艾條時一定要在排煙效果好的地方操作,既能治療疾病又不會因煙嗆人給身體帶來不適。

  17、如果只想保健,建議艾灸時間在15分鐘即可,如果是治病,時間則應在20-30分鐘,主要視病情輕重、長短而視。艾灸時間過長對經脈也是不好的。

  18、艾灸後不論冬夏,都要注意對剛做過艾灸的穴位進行保暖,如即使在夏天,剛灸完足三裡,也不要立刻穿著短褲外出,尤其是外面有風或雨天潮溼,容易導致寒氣入侵穴脈。

  19、孕婦禁用。急性損傷及發炎部位禁止溫灸。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

  20、溫灸後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宜食用油膩生冷食物。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21、實施艾灸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面板變化,調節溫度,以防燙傷。

  2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艾灸可以補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