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周邊自駕游出行攻略

  一直想去韶關自駕遊,卻因為沒有一份像樣的旅遊攻略而久久沒有出發,怎麼辦?彆著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韶關周邊自駕游出行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韶關出行景點

  翔龍湖

  位於長老峰南側,因其湖面輪廓酷似一條騰飛的龍而得名,龍首、龍角、龍身、龍爪、龍尾一應俱全,故取名翔龍湖。從龍頭至龍尾總長1350米,水深18米。若駕一葉扁舟,於碧波中尋幽攬勝,傾聽那龍吟似的汩汩泉聲,令人自然生髮遐思,萬慮俱消。周圍群山高崖與湖水組合為丹山碧水天然圖畫,在碧若玉盤的湖面上倒映著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自然景觀有三澗、六峽、九洞、十八峰。沿湖有龍角山、龍鬚澗、九龍峰、仙居巖、霧隱巖、乘龍巖、祈龍臺等如一幅山水畫卷的景點20多處,山崖上古今龍文化石刻比比皆是。

  到達與離開 丹霞山風景區南緣距韶關市區不足15公里,到丹霞山旅遊,一般要先到韶關。之後轉乘旅遊客車抵達丹霞山景區。 韶關目前沒有民用機場。 作為粵北交通樞紐,韶關有兩個火車站,高鐵動車主要停靠韶關火車站,普通列車主要停靠韶關東站。 韶關的公路交通也十分方便,多條國道以及高速公路貫穿韶關市區。 丹霞山景區內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景區巴士。

  錦石巖寺

  錦石巖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寺仁化縣丹霞山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女眾道場。 韶關市仁化縣的丹霞山風景區分為上、中、下3層以及錦江風景區。從丹霞山山麓***沿陡峭的石階蜿蜒而上,至半山亭時有一石徑向左而折,沿此路向左轉入,即達丹霞山之下層風景區。丹霞山下層風景區以錦石巖為中心。錦石巖因石壁五色間錯、四時不同而得名。錦石巖寺就“懸掛”於臨江的百丈峭壁之上,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 這座石窟寺規模雖然不大,但它卻是丹霞山最為古老的佛教寺庵。遠在隋唐時,這裡已有僧尼參修佛法。至明成化年間,此處僧人遍植鬆杉,並建構起伽藍堂廊房和***尼姑***寺庵。 錦石巖寺最早稱“錦石寺”,宋代的法雲居士曾“聚眾百餘開山建寺”,可見當時寺庵規模並不算小。明清時期,歷代住持先後加以重建、擴建,裝飾佛像,塑五百羅漢。清末年間,由於社會動盪,政局不穩,寺內尼眾相繼離去,寺庵也因年久失修而不斷倒圮,至新中國成立之初,只剩下幾位比丘尼守著一間搖搖欲墜的庵堂。“***”期間,寺庵中僅剩的幾位比丘尼也被掃地出門,錦石巖寺僅僅作為一個旅遊點而存在。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實,錦石巖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又重新對外開放了。

  丹霞山中華性文化博物館

  丹霞山中華性文化博物館位於丹霞山新山門前右側,是世界上第一家把人類性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的民俗性文化博物館。館藏2500餘件,館藏曆朝歷代與性有關的珍貴實物展品,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中華五千年來性文化的多姿多彩,精彩地演繹了中華五千年來性文化的優雅豐富。 館內展示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古代性文化實物、雕塑、圖畫、書籍等2000餘件,其中最古老的展品距今8000多年,距今5000餘年的珍稀展品則有20多件。展覽內容分為:原始社會中的性、婚姻和婦女、日常生活中的性、特殊領域中的性。並設有遠古文化和性崇拜、婚姻家庭和婦女壓迫、宗教和外國兩性文化等展區。

  韶關美食小吃

  1.君達包

  在始興,吃莙薘包是過元宵的習俗,寓有祝君發達之意。採用韶關北鄉芋頭,捻入少量豬肉、米蝦和青蔥香菇等香料,煮熟再上粉芡做餡菜,最後用莙薘菜包裹,放入鍋裡文火煎片刻即可食用。莙薘菜本少人食用,但是與北鄉芋頭碰撞別有一番滋味,就如奶遇到清茶,少了一分奶的甜膩,多了一分茶的清香。

  2.酸筍燜鴨

  有人說,韶關菜首推南雄和翁源。話雖有失偏頗,帶有有個人情感,但不難看出,人們對於南雄菜的喜愛。而在南雄菜中,酸筍燜鴨又是其間代表。此道菜經過複雜工序烹製,普一端上,除了鴨肉特殊的鮮味,還夾雜著一股“臭味”——酸筍的味道。莫急,好戲在後頭,夾起一塊切成薄片的酸筍放進嘴裡,異常的脆;細品滋味,酸、辣、鹹,繼而演化為一種微微的甜。再夾一塊, “臭”味不見了,酸辣甜香滿口。這豐富而濃郁的口感,中和了鴨肉原本的臊味,把鴨肉的鮮味大大提高,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韶關當地節慶

  1.南華誕

  地點:韶關

  日期:農曆二月初八

  農曆二月初八,是禪宗六祖慧能誕辰紀念日。這是佛教文化重要慶典活動,眾多的善男信女和旅遊者,都到南華寺祖庭朝拜。八十年代後,每逢南華誕,日本、東南亞等地的佛教徒,以及海外華僑,港澳同胞,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遊人更是絡繹不絕,人山人海,非常熱鬧。目前,“南華誕”廟會已被列入廣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開唱節

  地點:韶關

  日期:農曆七月初七

  瑤家風俗規定,從農曆二月初二起一直到七月初七,是不準唱歌和談情說愛的,否則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七月初七,傳說是瑤族的祖先——盤古王的誕辰。盤古王開天闢地,在勞動中編造了歌,所以粵北連山一帶的瑤族人把這一天定為“開唱節”。這天,瑤排選出兩個能歌善唱的老人,在排頂的大廟上輪流唱歌,年輕人則在下面洗耳恭聽。這樣代代相傳,瑤歌久經不衰,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