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典型的議論文

  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直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更是作文教學中的重點,然而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卻令人擔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行至絕境,才發現所謂的“絕境”只是一個小小的“拐角”,輕盈地轉個彎,就會看到前方另一片天空。

  清朝的小說作家曹雪芹,曾是滿族包衣的子孫,太子密友的後代,然而在一次家族大清洗後,他一介魚肉膏粱子弟競淪落為京郊草屋裡的一個酒徒。有著繁華紙醉金迷的生活經歷,使他的作品顛覆了慣常小說的浮躁、虛假,充斥著細膩、真實。家族的衰亡逼他走上了絕境,而他卻沒有在絕境中守株待兔。非同尋常的經歷反而使他萌生了描述歷史的慾望,在這一片天空中,他獨闢蹊徑,最終完成了一部無與倫比的曠世巨著。

  苦難是一筆財富,如果你能在絕境的黑洞中轉一個方向,你便可以找到出口。人們總是陷在困境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極力向上撲打,卻從未想過向另一個方向去走就能擺脫困擾。生活中我們往往因為不懂得辨通而常常陷入困境,因為我們常常意識不到事物有兩面性,月滿則卻、物極必反、雨過天晴。

  但將困難變為好處不是上天的給予,而是人心的轉化。臺灣有一個著名的攝影師李濱,拍戲時天公不作美,本來是晴天卻給了一個涕淚漣漣的哭臉,正當劇組的人都在抱怨時,他卻堅持要繼續拍,雨中有煙雨朦朧,這還之求之不得的。果然,他的意見使這一場景產生了與豔陽天截然不同的氣氛,更有感染力了。

  只要你堅持,身敗家亡也能換取歷史上的百年流芳,瓢泊大雨更能渲染感人的場面。當你成為身在牛奶桶的青蛙時,或許你極力將牛奶攪成乳酪就能成為救命的墊腳石。在困境中,我們需要的不是灰心喪氣,而是辨通的思維,是必勝的信念。磨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絕境中也有“柳暗花明”的機會。

  篇2

  人就像是一列火車。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火車一次次地提速,現在又有了磁懸浮列車。速度在加快,而在旅途中的風景為何看不清、看不見了,還是已被遺忘?

  當你認準一個目標奮勇向前追時,呼嘯的風從耳邊吹過,細密的雨從臉頰滑過,一切都已感受不到,心中只有一個目的地……那裡栽滿了彼岸花,“邁開腿,奔跑起來,加速再加速!”耳邊只充斥著這一個聲音。是時候放慢腳步了,當雨過之後,天空架起的那座彩虹,你看到了嗎?你奔跑了一路,沿途中的秀麗風景,大好河山,你注意過了嗎?忘我地奔跑,或許你贏得了這次比賽的勝利,但卻換來一身疲憊與一束鮮花而已,同時你失去的遠比你得到的要多得多。

  許多人認為夸父很偉大,我卻認為他只是一個愚夫,盲目地追尋、奮力地追逐、忘我地追趕,結果卻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若他放慢腳步,就會發現世間有許多事情比逐日有意義得多。放慢腳步,或許最終結果有細微差別,但我相信你收穫的比你失去的要多。

  放慢腳步並不是對人生的懈怠,而是在更好地品味生活。生活之意義不只在於你一生的成就有多少,更在於你揮灑汗水,拼搏努力勇往直前的那個過程。

  學會放慢腳步吧!不要一味地只注視著前方的那條路,其實,在路的兩旁還有很多豔麗芬芳的花朵在為你盛開。放慢腳步吧!

  否則在你的身影馳騁而過之時,你帶來的風將花香飄散,那片刻的花香永遠不會再為你存留。當你恍然大悟之後,回過頭來,芳香早已散盡,地上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殘花敗柳,卻不聞芳香如故。

  其實只要放慢一些腳步,便可以望到整個世界的美麗。

  篇3

  人一生要走過許多的路。但,我認為路大致分為兩種,彎路和直路。在一般情況下,許多的人都會走那條坦蕩的直路,而完全忽略那條“彎”路的存在。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上本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變有了路。”其實,我們有時候為什麼不選擇那條“彎”路呢?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侯對什麼事都感興趣,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總想試試,還被老師認為是“多動症”。有一次他看見花園的籬笆邊有一個馬蜂窩,感到奇怪,就用棍子去撥,想看個究竟,結果臉被蜂蟄得腫起來了。他還是不甘心,非要弄清楚蜂窩的構造不可。就是一種堅持走“彎”路的精神,使他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如果你覺得那個事例太遙遠,那麼就來看看在北京奧運會上“笑傲八金”的菲爾普斯的故事吧。菲爾普斯從小就被確認為“雙耳肥大症”,他有一雙大耳朵,上肢長,下肢短。人們本以為他會因疾病困繞,被人嘲笑一生。可是他卻選擇了人們意想不到的那條“彎”路,跟隨他兩個姐姐一起學游泳。被教練發現,稱他為“百年一見的游泳奇才”。正因為他是走了這一條彎路,才造就了他現在“奧運八金”的輝煌。

  走彎路,並不就意味著錯誤。到你在某些問題上苦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是否想著換一種思維呢?同樣,當你發現那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時,你也可以試著走一條“彎”路。當你開始走一條新路時,你或許會發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