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略述論文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鑑賞和創造教學來完成審美教育的,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美術教育的目的》
摘要:教育目的,或曰教學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問題,是這些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目的一旦確定,必將制約、影響著所有教育、教學行為的實施操作。我國過去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以及高等美術教育,基本上是以技能訓練作為主要內容,這種“純繪畫性目的”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所存在的一種巨大的片面性,就是從根本上把豐富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美術教育等同於一種單一性的藝術訓練。這無疑限制了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門類應該具有的更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美術教育;心理;創造性;審美
引言:我們應當樹立一種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超繪畫性目的”的現代美術教育觀念,學校美術教育的具體任務和目標都應從此觀念出發,並採取措施加以落實,從根本上樹立起美術教育應有的地位,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正文:美術教育要為現代化建設,為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作出貢獻,就不能把美術教育僅僅侷限於繪畫技能一個方面,美術教育還涵蓋了很多內容。
一、培養審美意識是美術教育的核心。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鑑賞和創造教學來完成審美教育的,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端正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淨化人們的情感,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培養人的審美感覺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目標指向審美能力,並不排斥諸如“雙基”、“觀察”、“想象”、“創造”等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理順其中的主從關係。在眾多關係中,審美能力是綱其他能力是目,綱舉才能目張;審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無論是繪畫、工藝或雕塑的教學,只不過是提高審美能力的載體,諸等能力的培養應當視為達到審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功利主義、科學主義等等原因,人們的視覺意識在逐漸淡化。大多數人的眼光是用於實際生活目的的,尚未能錘鍊出能給自己帶來充分的審美愉悅的眼光。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觀察環境、事物和美術作品的形式。同時,還要使學生理解並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諸如對比、調和、節奏、韻律,多樣統一、對稱、均衡等形式法則,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以強化,審美品味得以提升。電影、電視和流行音樂等是當前形成青少年審美趣味的主導力量,他們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這些東西,有的甚至走向墮落。審美教育在贏得年輕人的注意力方面無法與大眾傳媒抗衡***如美術概論、中外美術史和作品欣賞等***,不過卻能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審美趣味與風格,提高文化素養和藝術鑑賞能力,提高他們對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辨別能力,增強自身免疫力,昇華審美情感。
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是美術教育的靈魂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是美術教育的靈魂,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人民創新意識顯得尤其重要,著名的未來學家奈斯位元指出:“處於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美術教育在此任務中尤其責無旁貸。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的個性,並給予其發揮個性的自由。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同樣的風格,是創造的大忌。應該鼓勵學生立足於自身實際,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同時能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已與眾不同的見解。在思維方法上,應該注意採用與創造性密切相關的發散思維、類比思維、想象思維、理想化思維等。
創造性思維的最根本特徵,表現在敢於探索、敢於創造、敢於懷疑、敢於追求。能產生非凡的思維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美術作品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獨創性體現出來,是個性的產物,它的取向是求異。因此,美術教育工作者應鼓勵思維的新穎獨創性,愛護新思想的幼苗,允許探索中的失誤,細心呵護突破與前進的萌芽。
另外還要努力設計一些具體的程式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觀是美術教育的基本任務。
美術教育的實現應是多形式、多途徑的。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民,要做到和平相處,必須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尊重各自的文化和習慣,保持一種社會的多元狀態。藝術從多元角度出發,各種藝術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不管是亞洲藝術、歐洲藝術,還是通俗藝術、高雅藝術都不應厚此薄彼,更不應極端地排斥某種藝術。
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觀顯得十分重要,學校美術教育應面向世界文化,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大量豐富的世界優秀美術作品,使他們掌握和通曉各種不同的美術形式及語言,瞭解電腦設計、銅雕藝術、陶瓷製作等技術,並讓其參與實踐。同時,還應告訴學生美術作品是不同的國家、民族、時代、個性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人生,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現出來的結果,讓學生在學習某一具體美術形式的歷史及特徵的過程中,掌握和識別美術獨特的語言符號系統,從而去感知世界,認識人類,不斷地繼承和汲取著人類已有的文明成果,積累人生的間接經驗,正確理解和處理人與世界,人與人的關係,促使學生的情感、素質、人格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
感想與體會
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美術本身只能是手段、條件和過程,而決不是目的。而美術教育的目的,決非從美術到美術,而是從美術走向其他諸多領域。因此,學校美術教育都應從根本上樹立起美術教育應有的地位,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1999.5.
[2] 《美術課程標準》《藝術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