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的黑板報圖片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欣賞
1
2
3
4
5
關於孝的黑板報資料:《孝經》的介紹
《孝經》是儒家關於孝道的專論,其思想全面完備,把孝的地位與作用推到極致,成為儒家極其重要的經典,它是對孔、曾、孟孝道思想的全面繼承發展,標誌著儒家孝道理論創造的完成。在以後漫長的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多是對上述孝道理論的社會、政治方面的實踐,而很少有理論的創新,最多是修修補補而已。
《孝經》大約成書於秦漢之際,其作者有說是孔子、曾子、曾子的門人所作,至今無定論。
《孝經》思想的主題或最大特點是孝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祕化。《孝經》將以孝治天下描繪成一副誘人的圖景,“先王又治理德之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孝經·開宗明義》.指出,假若能夠以孝治天下,便會得到“萬國之歡心”、“百姓之歡心”、達到“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的地步。一部《孝經》,不足兩千字,卻多次講到“治”、“順”,行孝道,就能“治天下”“順天下”。
《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它十分明確地將行孝與“事君”結合在一起,把“事親”與“事君”混同起來,“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內容,這是孝進一步政治化的表現。
《孝經》把孝分為“五等之孝”,“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分五章討論,體現了孝道的不同層次。
《孝經》還有一些獨特的內容,用刑罰來維護孝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五刑》認為不孝之人與要挾君主者和非議聖人者一樣,都是大亂的禍根。
總之,《孝經》作為儒家專論孝道的一部經典,以其孝道理論的全面性、濃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論創造達到了頂峰。
秦以武力統一六國之後,一反西周奴隸制下的禮樂文明,在統治思想上推行法家學說,企圖以法的精神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其結果卻導致了社會矛盾的空前激化,很快走向了滅亡之路。西漢統治者總結秦亡的教訓,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醞釀,終於選擇了以儒家思想為主幹同時兼採各家思想的適用部分作為自己的統治思想,其中“以孝治天下”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孝就被納入封建道德體系中,開始成為封建家長制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這時的孝已越出了家庭倫理的範圍,成為傳統中國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貫通性、統領性的道德意識。
西漢以後,封建孝道並無太大變化。從孝觀念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孝經歷了從祭祀祖先的宗教倫理到家庭倫理,再到政治倫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孝觀念的內容在不斷蛻變,其中的合理因素愈來愈少、消極因素被引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