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端午節隨想
提到端午節,我們自然會想起屈原。著名作家郭沫若曾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我彷彿看到,楚襄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2005年11月24日,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新聞甫出,舉國譁然——雖然當時“端午”還未列入國家法定節日議事日程,但畢竟龍舟競渡伴隨了中國人幾千年,三歲的小孩子都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屈原。曾幾何時,中國人所熟悉的端午節竟成了韓國的遺產?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不過,韓國的申報,既可以說是從外部刺激了我們的神經,也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我們需要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一個偶然的事件,一場熱鬧的爭論,一張申報表,一紙法令,並不能保證老百姓從此以後就真的會很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激情一過可能又會麻木,危險一過又會不懂珍惜。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比如端午節,它的真實內容和真正內涵,並不只是紀念屈原,它是一個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壽、企盼吉祥的美好節日。
那麼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而內在的驅動力又從哪裡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養。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 高三學生端午節隨想
- 我真的好愛你說說
- 什麼是信用貸款_申貸條件
- 韋編三絕的主人公是誰
- 吃蓮子的好處及食譜推薦
- 糯米粉麻團的做法配方好吃營養
- 關於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3篇
- 如何治療盆腔炎症治療盆腔炎最有效方法盆腔炎如何根治
- 一個人的日子的傷感語錄
- 大學畢業感言例文
- 荷蘭國家男子足球隊
- 小學必讀的中國名人名言大全
- 學生頂崗實習的總結與自我鑑定
- 洗衣粉廣告詞
- 夫妻共患難的格言_形容患難夫妻的句子
- 高中高考勵志標語
- 博士研究生的英語簡歷範文模板
- 花鳥畫圖片大全大圖
- 澳洲墨爾本大學留學申請條件
- 讚美老師的好詞好句好段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