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聊齋讀後感

  白話聊齋裡面記錄了很多離奇的故事,我們讀了之後,有什麼感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白話聊齋》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白話聊齋》是一部經典小說,是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白話聊齋》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凡是人類之外的動物、植物、器物變化成人,或者雖然沒變化成人卻能像人一樣說話,跟人交往,便為妖。這是妖的寬泛定義。《白話聊齋》中,千姿百態的精靈都來和人交往。蒲松齡神鬼狐妖畫蒼生,馳想天外的志怪,是滄海桑田的人生。

  《白話聊齋》雖然講鬼、狐、仙、怪的故事,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從書中不難發現,作者是通過一個個美麗奇異的故事將他對漆黑如墨的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及對貪官們狼狽為奸的鞭撻展現在我們眼前。它的內容廣泛,並以此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從書中我能時時提醒自己,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純潔、美好般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廣闊的心靈。正如俗話所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篇2

  在這個寒假,在閒暇之餘,我也不忘記閱讀。我常常在睡覺前去看一下書,這幾天,我就開始看《白話聊齋》了。

  白話聊齋裡面有很多故事,《倩女幽魂》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個故事。這本書是以《聊齋志異》為藍本,並進行適當的修改、增減,是老少男女都可以看得懂的。書裡講的都是一些人、鬼、神、狐、妖與早些時候的民間群眾之間發生的故事,但是那些神鬼狐魅與人們的醜惡嘴臉相比,似乎又多了一些濃濃的溫情。

  《倩女幽魂》這個故事就是講浙江的一個書生出使金華,當無地投宿時,住在了一座荒蕪人煙的寺廟裡。這個廟裡有一個鬼少女,叫聶小倩。聶小倩念在寧採臣是一位正人君子。而竭盡全力解救寧採臣,逃離妖怪的魔掌。後來她倆相知相識,成為夫妻的故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認為這些妖怪儘管不是人,但是他們比人更有感情,與那些人間黑暗、官場險惡、醜惡人心相比,他們要好得多。這些故事,表面看上去只是狐鬼精怪的事情,但故事裡卻包含著一層層意思。這些故事有些反對封建社會,官場的腐敗,爾虞我詐;有些是讚美誠實守信,孝敬長輩,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有些也是弘揚底層人民反抗統治者的鬥爭精神。

  起碼,那些狐魅也會有心的幫助那些正人君子,也會懂得人間的一些親情,也會明理的作出判斷幫助他人,甚至他們才是人間最純潔的、最質樸的,也是最美麗的種類。

  即使那些狐魅不被人們認可,但與人類相比,人類又好得了哪兒去呢?那些鬼魅儘管是虛無的,根本沒有的事,但也反映了人們內心的險惡去告誡人們對待他人好一點,去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所以,全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去反映壞人的假、醜、惡,也是在對好人好事的一種讚美。

  篇3

  雙手和上蒲松齡寫的《白話聊齋》,我心潮澎湃,我熱血沸騰,我激動的不得了。***當然這有點誇張!***雙手開啟蒲松齡寫的《白話聊齋》,我的思緒飄到了書中,好像有一位神祕的導遊帶領著我走進如神話般的故事中,好是神奇。

  我翻到了《促織》這個故事,看見一個愛鬥蟋蟀的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不斷的讓百姓進貢蟋蟀。一些官員為了巴結上司,強迫每家每戶按人口派蟋蟀。往往為了一隻蟋蟀鬧的家破人亡。在鄉下,一個孩子不小心把父親千辛萬苦找來的蟋蟀弄死了。為了免於懲罰,竟投井自殺了。後來他變成了一隻蟋蟀,不緊打敗了所有的蟋蟀還打敗了大公雞。孩子的父親把他獻給了皇上才免於受罰。

  我翻到《連城》這個故事,看到了雲南晉寧人喬生很窮,但很有才華,得到史舉人的女兒連城的欣賞。後來連城被迫與鹽商之子訂婚,不久連城的了一場怪病,需要中年男子胸口的肉做配藥才可以治療。史舉人許諾誰能做到就把連城嫁給誰。於是喬生毫不猶豫的把胸肉割下來。但連城的病好了之後,史舉人食言,還是把連城嫁給了鹽商。不久連城喬生雙雙死去,後來喬生連城在朋友的幫助下還魂。哪知鹽商賄賂貪官把連城判給了鹽商。連城不吃飯,還要上吊,鹽商沒辦法只好讓連城回家。後來,喬生和連城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翻到《考弊司》,看見一次聞人生病了,一個秀才走過來說:“我有一事相求。”聞人生問:“什麼事呀?”秀才回答:“我們這些人都屬考弊司管轄,按慣例頭一次拜見他的人,都要被割下一塊腿肉,我想求你去說個情。”“你們做錯什麼,要受罰?”聞人生問。“這是慣例,如果。賄賂些錢,就不必受罰。可我沒錢,你前世是他的祖父,他應該聽你的。”說話之間走進一座城市,來到衙門口。把事說清楚,可被拒絕了。聞人生不敢說什麼走了出去,來到花圓。聽到秀才的慘叫聲很憤怒。於是來到閻王那把事說清楚,閻王查清楚後處罰了考弊司。

  看了這些故事我思緒萬千。在《促織》中,反映了蒲松齡那個社會的黑暗,揭露了封建統治強迫,殘害人民的罪行與百姓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苦。在《連城》,歌頌了男女為爭取對愛情努力與朝廷的腐敗,隨便賄賂幾下就可以讓一些人苦不堪言。在《考弊司》中說了考試中的種種腐敗和毛病,就連陰間也如此腐敗。我想蒲松齡一定經歷了許多坎坷,看破了朝廷的腐敗之後才寫出了《聊齋》這本書。

  想象,我佩服蒲松齡的想象力,更佩服他對創做的喜愛。這本書另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