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

  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圖片欣賞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圖片1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圖片2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圖片3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圖片4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圖片5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資料1

  1.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劉方平《月夜》

  2.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李商隱《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5.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6.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8.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9.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10.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李商隱《霜月》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資料2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