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

  國學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誦讀經典可以給予孩子一種美好的語境和語感。有相當一部分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家長曾經置於另一種文化背景體系,更痛感文化傳承的必要性。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弟子規》

  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弟子規》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二:《三字經》

  自宋朝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百家姓》

  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幾個姓氏,體現了中國人對宗脈等的強烈認同感。姓氏文化,或譜牒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千字文》

  即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南朝時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請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稱絕。《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巨大的兒童啟蒙讀物。

  五:《增廣賢文》

  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此書集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六:《聲律啟蒙》

  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