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常養生

  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那麼冬至怎麼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晚上泡泡腳

  正所謂“寒從足下生”,在中醫的陰陽屬性上,寒邪屬陰,下半身屬陰,所以冬天腿腳的保暖尤為重要。對於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泡腳的時候,最好選用高一點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將整個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涼。如果頭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據各人喜好,還可以加入幾片姜或些許鹽,也有助於驅寒和治療腳部面板等疾病。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來的時候,也可以喝杯薑糖水,能溫脈養血。

  預防感冒

  冬天除了用飲食預防感冒外,還可以食用一些特別的手段來保護身體。比如將麝香虎骨膏貼於湧泉穴上,24小時更換一次,這樣可以起到預防感冒的效果。

  另外將食用的小蘇打用涼開水配成6%的水溶液或5%的醋溶液,每次滴鼻2~3滴,或用棉籤蘸取擦鼻孔,每3小時一次。用茶壺或者茶杯一個,倒入開水後使鼻孔對著冒出的蒸汽呼吸,距離以能忍受為宜,直至水不冒氣為止,每日5次,對預防感冒和鼻炎都有一定好處。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藥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臥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溼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禦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儘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冬至日常生活養生方法

  1、飲食注意“三多三少”

  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專家建議,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食宜溫熱熟飲。

  2、靜神少慮

  1***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尋找事業的精神支柱;

  3***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工作、學習之餘多聽音樂,學會適當的放鬆自己;

  4***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

  3、勞而勿過

  1***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2***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生活節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進行適當運動,有句諺語是“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說明冬季鍛鍊的重要性。

  4 、節慾保精

  《養性延命錄》:“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

  1***欲不可縱。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節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節,勞倦內傷,損傷腎氣。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充足,五臟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強,身體健壯則人能長壽。

  2***養血固精。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以“男子貴在清心寡慾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志以養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用,來說明節慾保精的重要性。

  3***精神攝養***知足謙和,老而不怠***。保持“謙和辭讓,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態,即處世要豁達寬巨集、謙讓和善,生活知足無嗜慾,做到熱愛生活,保持自信,勤於用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