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赤峰的民間故事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黑石灘”傳說
黑石灘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從白岔河下游兩岸的黑色石頭而得名。白岔河是克旗境內繼西拉沐淪河之後的第二條大河,橫亙西南,全長360華里,由於河水和山洪的常年衝擊,從河洛溝門九神廟子以下,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黑色花崗岩裸露出來,矗立在河的兩岸,尤如兩條黑龍鑲嵌在兩邊。黑色巖壁上,多處有鹿、馬、狼、犬、獵人等古代巖畫。據文物部門考察不下百幅。這些巖畫吸引著遊客及考古愛好者不斷瀕臨光顧。還有一種說法是旗內新井鄉東白音板一帶出產黑色寶石,又名:墨玉,從此“黑石灘”之名就遐邇聞名了。
白音板黑寶石開採始於何年何代不得而知,而到了清末新井黑寶石就成為民間採掘的熱門貨了。《經棚縣誌》記載:“縣民田德功居新井,販墨玉於京師,設眼鏡肆。”據說北京打磨廠之名就始於田家,最初是田德功磨製眼鏡的地方。
在白音板凡七、八十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傳說中的掘寶之祖——於二。清光緒十八年,由於水旱災害,經棚一帶大飢,啼飢號寒,餓殍遍野。就在這年冬天,有一個乞丐,黑臉塌鼻簸箕嘴,領一盲妻,不知從什麼地方來到了白音板張家營子,在張家地主一個場院屋裡落了腳,人們都叫他於二。說是乞丐,可此人非等閒之乞丐可比。他有一套口技,能唱蓮花落。討要中,為討施主歡心,打起竹板逢迎吉利話能說一天;反之,如果哪一家怠慢或得罪了他,諷刺詛咒的話也能說到半晌,到哪裡也無人敢惹,所以他的討要所得,要勝過通常人的十倍。嗟來之食,除供他自己及盲妻吃用之外,尚有剩餘。然而他人雖窮,可還有一個貪杯的嗜好,大碗要來一千,小杯也得淌去五百,一天要,一天光,到頭來仍是窮光蛋一個。
第二年,即光緒十九年春末夏初,正是青黃不接之際。於二出外到林西十二吐等地討要,也可能是交了華蓋運,已兩三天沒有得過溫飽。返回時到了白音板東樑老虎洞山***又名寶瓶子山***已餓得走不動了。樑陡天熱,肚內無食,只得一步步往上爬,剛接近樑頂,天空來了塊烏雲,雷聲大作,銅錢大的雨點迎面砸下來,於是他便躲到路旁一個溝坑內蔽著。溝坑很深,他鑽到裡邊才看清,這原來是雨水沖刷而形成的,可裡邊還似乎有人刨挖過。他把棍子、口袋放下,枕上一塊石頭不久就睡著了。據他自己說,剛合上眼,就看見一個道人,童顏鶴髮,麻履鶉衣。肩上揹著一個褡褳,手裡拿著一本書,向他走來。於二急忙上前,正要跪下討要,道人說:“於二,你發財的吉期到了,還不扔掉討飯棍子,綽杴挖寶!”
“我要了一輩子飯了,哪來的寶啊?”於二打了一個愣,忙回道。
“我是天橋子山道人,看你挈扯盲妻,終日乞討,甚是可憐,方才我給你占卜一課,知道你立刻就發跡了,而且驗證就在此時此地,不信你看!”道人說著,把手中書本翻開,用手在上面指了指。
於二一看,是一首卜訣:
明珠土埋日久深,無光無亮到如今;忽然大風吹土去,於丐棄貧成富人。
“道人,我於二從來就窮,哪有發財變富之心,我晝夜盼望的只是有口飯吃就行了。可你說我此時此地就要得寶,那寶在哪裡呢?”於二看完卜訣,目光驀地亮起來,這回真地跪在了道人面前請求指點。道人剛要張口,忽然一個沉雷響過,道人說:“不好!”扭頭就走。
“道人慢走!”
於二急了,狂喊了一聲趕上前一把拽住道人一片袍巾,只聽“吡”地一聲,道人不見了。於二一驚,醒來睜眼一看,哪有什麼袍巾呀,手中只是捏著一頁黃紙,紙上有兩行字,寫的就是他剛才在道人那本書上看到的卜訣。
“道人呢?”於二怔怔地用目光向四處搜尋,可什麼也沒有,鬧了一場空歡喜。
於二一邊望著外面的大雨,一邊思索剛才夢中蹊蹺之事。雨仍然在下著,肚內空空的,睡意全沒了。無聊之中,他就用手摳挖坑邊的**泥土,越摳越軟,摳進一尺多深後,突然現出了一個洞,洞略帶扁圓型,很深,裡邊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於二趕忙起身劃了根火柴向裡照,看見在兩米左右的深處,有一塊多稜黑色石頭矗立在中間,閃閃發光。
“大寶石!”於二驚喜地喊了一聲。因他來到此地後,就聽人說白音板一帶山上有寶石,並且也有人打出過。
人逢喜事精神爽。於二見了財,忘了餓,連扒帶摳忙活了兩三個小時,終於把頂端的那塊大寶石搬出來了。坑的下面,還是紅色膠泥覆蓋,證明還有。於是他把此坑又用土填上,把搬出的這塊大寶石用布袋裹上扛著往家走。不巧,走到家門前,被張家地主三少爺看到了。因於二不僅能討飯,還能講故事,三少爺是奉老爺之命來叫於二晚間到家裡去給講故事的。三少爺看見於二從東山上下來,正要上前答話,可看他面露喜悅,肩上扛著一件沉甸甸的東西匆匆地往家奔,於是停了下來。待於二進屋後,他悄悄地挨近窗下偷聽,目的是想知道於二幾天討要不著,是否在外作案偷了人家的什麼東西,可一聽,於二是得了寶,三少爺未進門,拔腳又跑回了家。不一時,張家老太爺親自登門把於二請了去,直到半夜才給送回,於二被灌的酩酊大醉。第二天在家躺了一天,日將西墜時,才醒了酒,一想山上的黑寶石,連忙爬起來,帶上鐵鎬繩索,領上盲妻直奔寶瓶山而去。可到那一看,被他填上的坑子,不知被誰挖了有三間房子大小,幾丈深。甭說寶石,連寶石渣子都不見了。
山風徐徐,繁星眨眨。夫妻倆坐在土堆上嗚咽對泣,好不悲傷。懊惱之餘,於二想:一不該喝酒吐露了真言;二恨張家地主心地太惡;三怨自己命運不濟,卜訣上明明寫著“於丐棄貧成富人”,可自己和那道人說盼著有口飯吃就行了,這不是自輕自賤嗎?看來人到了什麼時候也得有志氣!
後來才知道,於二的寶石窩子共出墨玉七、八百斤,而於二得到的那塊一百多斤,其餘的六、七百斤都被張家地主偷走了。然而,這窩子石頭的精華還是於二扛回的那塊,表面黑色,用日光一照呈紫紅色,而石頭又是一種顏色,象一罈血一樣純紅,真是通體無瑕。於二自知自己是保不住這塊奇寶的。不幾天就廉價賣給了白音板田家營子的田家,自己得一筆鉅款又領著盲妻遠隱了。田家把這塊寶石運到北京,一斤賣幾十兩銀子,後來一兩金子一斤石頭。據田家透露,真正成為寶的有像痰盂大小的兩塊,並未出售。田家分家時,各支為爭奪這塊寶石還死了好幾個人,結果哪一支也未得著,而是乘亂之機,被田家一個姑娘盜走了。於二乞丐得寶的故事,雖然有些帶有傳奇或迷信色彩,然而於二挖到了上好的墨玉是真實的。就在他挖過的寶石坑內長出來的柞樹,現在已三乍多粗了。從此,白音板山南山北挖寶之人到處都是,方圓幾十裡,大小十幾個山頭,千八百人在掘寶尋珍。
十幾年以後,到底又出了一個神話般的挖到巨寶之人——孫思烈。
孫思烈是山東即墨縣人,他是帶著一夥人專來打寶石的。孫思烈挖寶石的班子到了白音板後就住在田家營子地主田德功家。田家因販於二的寶石嚐到了甜頭,因而孫一來就做了孫的股東,孫出力,田出錢,合夥開山,挖出寶石對半分成。
孫思烈是挖寶石的行家,尤其是對寶石的苗線較有研究。什麼線出什麼寶,打多深見貨,一看便知,因此人稱“南蠻子”***能視寶之人***。可這次,一出手也是不利的,帶領幾十人,幹了半年多,一窩子石頭也未挖著。
有一天,他在白音板南天橋子山後***即現在的永明山上***,發現了一條新線,是從一個石壁底部鑽進去的。由於石壁堅硬,幾十人幹了一秋一冬只鑽進五、六米深,有些人洩氣了,可孫思烈不僅始終跟著幹,而且每進一尺,都用蠟燭照著檢視苗線。每看一次他都信心十足,並鼓勵大夥好好幹,只要追挖不捨,一定有大玩藝可得。年關傍近時,孫思烈和他同來的夥伴並沒有停工,就是在除夕的夜晚,也鑽進洞裡叮叮鐺鐺地撬動。元霄節前的一天,將要收工時,大夥把碎渣清理完,在洞子底部發現了一塊巨大的活石,用鎬一撬,“啪”地掉了下來,用鋼釺順著石逢往裡捅,裡邊發出了空聲,頓時大夥心花怒放,把收工變成了開工。在孫的率領下,又幹了兩天,終於打出了一個誰都沒有見過的有三間房子大的特大的碹子,這個碹子頂門的鑽子就有四百多斤重,搬出來象一個雙馬軸,只這一窩就搬出了幾萬斤墨玉。而且他發現的這條線還不只是這一窩,是瓜蔓形的跑窩子。由於見了寶,各股東都下了大注,僱用了大批勞力進行開挖。據說最多達到過四百人,幹了九個月,順蔓摸瓜,打出了十幾窩。拉回的寶石鑽子象雙馬軸一樣,二畝地大的場院擺了一場院,共有三十七萬斤之多。永明山幾乎挖遍了,開鑿溝壑,其影痕,現今還看得很清晰。
孫思烈開出的寶石,石質雖不如於二開的窩子,可也算是上好之品,而且數量又多。從此,田家發了大財,他除了在北京打磨廠開設眼鏡肆之外,還以三兩銀子一斤,運到赤峰、多倫、張家口、瀋陽、天津等地出賣。他有十幾輛騾子車跑赤峰、北京、瀋陽;十把子駱駝***每把六個***跑多倫、張家口。去時載寶石,歸時馱金銀,由鏢局保護運了二、三年之久。田家由於錢多,除了在上述一些城市開辦店鋪外,在鄉間也廣置土地,只克旗就有十幾處,土地有萬畝之多。他自稱從克旗到北京一路不住別家店,不吃別姓飯,不喝別姓水。
然而好景不長。清朝末年林西放墾時,他出幾十萬兩銀子把林西縣以南全買了下來,可未經巴林王首肯,待田家去勘察開墾時,巴林王派兵擋了橫。為此事,田家與巴林王打官司一直打到北京,由於田家錢多,各路衙門都買通了,不巧正趕上西太后死,由於政局有變,官司也就拖了下來。後來,據《經棚縣誌》記載:光緒三十二年置入林西縣治,指鍋稱子山,旺乾池一帶為巴林旗地,列入林西縣開墾境內。克旗聞之譁曰:“鍋稱子山、旺乾池一帶吾東土也,若之何能然!數爭不解,熱河都統為之發努銀一萬兩,派員會縣召***克旗***總管嶽山於林西強援之,為旗民四百四十四戶遷徙之費,仍以原議定界。”這顯然是田家吃了敗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改朝換代了,田家花錢通的路如今又堵了起來,加之巴林王是附馬,是攝政王載豐的妹夫,所以田家的官司打輸了是在所必然的。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百多年過去了,可是,克什克騰旗的黑石頭,不只是惠及幾個遊人和暴發了幾戶地主,而更多的則是養育了這裡的廣大勞動人民。不然,黑石灘之名何以傳之遙遠。在翁牛特旗以南,赤峰縣以西,河北省的隆化、圍場以及山西大同等地一些貧苦農民,一遇天災人禍,便要下黑石灘。他們一是來黑石灘找活耪青吃莜麵,二是來黑石灘挖寶石,凡是來這裡的人,兩條希望都沒有落空。後者機遇雖不及於二、孫思烈,但凡進了山,都沒有空手而回的。神奇而富饒的黑石灘因此出了名!
:雞冠子山
傳說在很早以前,山前山後的景色美不勝收,老百姓都過著與世人隔絕的“世外”生活。
起初,這裡很窮,人們衣不遮體、食不飽肚。有一天金神和銀神從此處路過,發現這裡景色別緻,便坐下來邊飲酒邊賞景,酒至酣處,金銀二神一時因話不投機便吵了起來,隨即動手來,二神打得撕皮摞肉、難解難分,整整三天三夜,方才停了下來,雙方都被對方打得頭破血流,這一下可樂壞了當地老百姓。金神的血滴在地下,地下就生出了銀砂堆,銀神的血滴在地下,地下就長出了金砂堆,銀神的血滴在地下,地下就長出了銀砂堆,山坳裡的人知道了,就來挖金砂和銀砂。
有一天,一位姓張的山外漢子來山坳裡挖金砂時,碰巧金銀二神又來賞景豪飲,二神飲到酣處,就回想起了往事,邊飲酒邊賞景,酒至酣處,金銀二神一時因話不投機便吵了起來,隨即動起手來,二神打得撕皮摞肉、難解難分,整整三天三夜,方才停了下來,雙方都被對方打得頭破血流,這一下可樂壞了當地老百姓。金神的血滴在地下,地下就長出了金砂堆,山坳裡的人知道了,就來挖金砂和銀砂。有一天,一位九張的山外漢子來山坳裡挖金砂時,碰巧金銀二神又來賞景豪飲,二神飲到酣處,就回想起了往事,邊飲酒邊賞景邊談論當年打架之事,金神說:“老銀,如果咱倆當年都死在這,那不變成一座金山和銀山才怪呢。”銀神說:“哈哈,你我都死不了,這裡也長不出金山和銀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位姓張的漢子本是個貪心忘利之徒,豈能放過這等好事,不由分說,拿起鐵鍬便從北後向金銀二神砍去,幸好金神躲閃的快,才免遭一死,銀神躲閃不及,喪身在此,在銀神倒下的地方,瞬間長出一座大山,銀光閃閃。據說,現在還能從山上揀到銀礦石。金神回到天宮,如實向玉皇大帝作了彙報,玉皇一聽自己的愛卿死在山坳裡,就派八仙下界去拯救銀神,待八仙下界後一看,頓時傻了眼,原來,銀山已被姓張的漢子用火藥炸得面目全非,玉皇大帝當時大發脾氣,當即是大發脾氣,當即派雹神下界去懲罰張姓漢子,從此山坳裡再也沒有寧靜過,每隔一段時間,就下一次冰雹,這裡的人們苦不堪言,逐漸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難過,一年比一年困難。
有一天,雞神實在不忍心百姓遭罪,就請雹神饒過山坳裡的人們,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定下一個條件:就是雞神須變成山守在銀山旁,於是雞神自撞天庭斷頭臺而死,雞神的頭落在山坳裡銀山的對面,變成了一座山。從此這裡的人們又開始過上了好日子。
山坳裡的人們為了紀念雞神,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拿上貢品,點上燈籠到山上祭奠雞神,這裡的人們至今還保留著這種習慣,據說,從此以後,這裡就再也沒下過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