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何容易的歷史典故
出處 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漢書·東方朔傳》:“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成語典故
東方朔是西漢中期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為人詼諧正直。漢武帝即位不久,下令全國推薦人才,年輕的東方朔來到長安,向皇帝上書自薦。漢武帝給他一個“常侍郎’釣官職。
漢武帝曾下令要把長安附近一大塊土地劃為上林苑***皇家獵園***。東方朔竭力反對,上奏皇帝,認為這樣做,是“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但漢武帝一時聽不進正確的規
東方朔上書提出耕戰強兵的建議,仍未被採納。為了諷諫漢武帝,他寫了一篇《非有先生論》,文中虛構了兩個形象:非有先生和吳王。故事是這樣敘述的
非有先生在吳國做了三年官,默默無言,從不曾發表什麼政見。國君吳王批評他:“先生有本事而不肯貢獻,是不忠;如果貢獻了我不採納,是我不明。先生不談,意思是我不明嗎?”非有先生恭敬地連連作揖,仍不開口。
吳王說:“可以談了,我將誠心聽取。”非有先生嘆了一口氣說:“可以了嗎?可以了吻談何容易!”接著,他舉出歷史上的忠臣關龍逢和比干,都是由於直言勸諫國君而被處死,因而感嘆道:“真是談何容易!”
他又舉了飛廉和惡來兩個奸臣都是靠阿談奉承而飛黃騰達、接輿和箕子兩個賢臣都因主上昏庸而避翅噴勺例子,推論國君親近小人、放逐忠臣的行為是令人可畏、可悲的。他又重複說:“真是談何容易!”
吳王聽了,很受感動。非有先生又講了伊尹和姜太公的故事,他們遇到商湯和周文王兩位賢明的國君,方能施展抱負;兩個國君都採納賢臣的主張,才使國家興旺發達起來。
後來,吳王終於聽了非有先生的勸諫,改革政治,達到吳國大治。東方朔在這裡借非有先生的嘴,說出自己的看法。“談何容易”本指臣下向君主進言不易,今謂事情做起來並不象嘴上說的那麼簡單、容易。
相關人物
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沒有得到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表自己的不滿。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封泰山》、《責和氏壁》、《試子詩》等,後人匯為《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備加稱頌;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儲存在陵縣,名《顏字碑》***。日本侵華期間,此碑曾被日本當地駐軍當做軍營門前水溝上的石板,馬踏車碾,致字跡區域性損毀。《顏字碑》的真跡和仿製品都存放在陵縣人民公園的“顏碑亭”裡。《西遊記》裡東方朔是東華帝君的弟子,道號曼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