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趙昀的生平簡介

  趙昀,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原名趙與莒,後改名趙貴誠、趙昀,南宋的第五位皇帝。趙昀在位期間,前期由史彌遠掌權,他本人對政事不過問,後史彌遠去世,他才開始親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趙昀的生平簡介

  趙昀出生於1205年,卒於1264年,是南宋的第五任皇帝。他本名不叫趙昀,而是趙與莒,並且他原本不是皇子,只是宋寧宗的一個遠房親戚,他是趙匡胤的九世孫,但是宋代的皇帝都不是他這一脈來繼承,因此其血脈早已跟皇家血脈有所疏遠。而他的父親趙希瓐生下來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的爵位,只不過是一名小官,其生活跟平民百姓沒有多大差異,因此趙與莒從小就是在平民百姓家庭中成長。

  在開禧元年,正好是他出生的那一年,傳說他在生出來的前一天晚上,榮王在夢中看到一個達官貴人來拜訪,等到他醒來之後,發現屋中光彩四射。在趙昀幼年的時候,常常在白天睡覺,有人說在他身上蹭看到過龍鱗。這些都是傳說,認為趙昀自小就有當皇帝的潛質。

  在他七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母親只好將其和弟弟帶回孃家,母子三人在紹興一個長輩家中度過,一直到趙昀16歲,度過了9年的時光。

  在1224年的時候,宋寧宗去世之後,權臣史彌遠假傳遺詔,將趙昀推舉為皇帝,成為宋理宗。在他即位的前十年裡,他根本就沒有多少實權,其權利一直被史彌遠所掌控,自己對政務也一律不過問,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直到史彌遠死了之後,他才親自執政,在他執政的初期,他立志要治理好這個國家,採取了很多改革措施,被後人稱為“端平更化”,可見其執政還是有一定成效。但是到了執政後期,由於受到佞臣的蠱惑,使朝局混亂,錯殺忠臣,國勢日益衰弱。

  在宋理宗病重的時候,曾下詔,徵召全國的名醫來治理他的病,但是無一人前來應徵,最終病逝。

  宋理宗頭骨為何被製成酒器

  在1264年的時候,宋理宗由於病重去世,在其死了之後,葬於會稽一帶的永穆陵。在他入土之後僅僅不過是21年,他的陵墓就遭到了盜掘,其屍身還遭受到了凌辱。更為可悲的是,他的頭顱還被人砍殺,將其製成酒器。在元朝僧人的手中,不斷地流傳,傳遍個整個江山,從北而南下,直到85年之後,才被重新葬進永陵墓,關於這一段悽慘的歷史,後人對其有很多記載。

  在1276年,臨安被元兵所攻佔,當時的僧人楊璉真珈被任命為掌管江南地帶佛教事務的人。為了鞏固朝局,斷絕百姓對宋朝的懷念,在朝廷的指派之下,楊璉真珈招來一些人,開始大肆破壞宋陵。

  那年的九月,楊璉真珈待人就來到了皇陵。雖然守陵的人執意抵抗,卻遭到了痛打,無奈之下,只好離去。於是,這些盜墓者就開始盜取皇陵,棺材也都被野蠻地開啟,由於當時入葬前需要被水銀浸泡,所以宋理宗雖然已經下葬20多年,他的屍體儲存的還是完好無缺。為了竊取他腹中的夜明珠,盜墓者們就將其屍體搬運而出,對其進行肆意的侮辱。

  過了七天之後,這些盜墓者都到了皇陵,看發現宋理宗的頭顱極其的大,讓楊璉真珈不免有所心動,因為在番僧的想法裡,如果得到帝王的頭顱,就可以致富。於是,他就命人將其頭顱砍下,想要佔為己有。

  在他得到這個頭顱之後,就仿效前人的做法,將其做成飲酒器具,在上面鑲銀塗漆,一直帶在自己的身邊。將其佔有長達6年的時間,卻沒有任何的好運帶來,反而在之後被忽必烈查辦,將其砍殺,並把他的所有財產沒收充公,其中就有宋理宗的頭顱。

  直到朱元璋起兵之後,發現宋理宗的頭顱,就將其葬回永陵墓,才讓宋理宗的頭顱得以安息。

  宋理宗趙昀是不是個好皇帝

  看待一個人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不能僅僅因為他做出的一些錯事而全盤否定其所作所為,未免太過於偏執。尤其像皇帝,其一生在位時間也有長短,所面臨的境況也各不相同。論起,南宋的宋理宗,可以說他是南宋唯一一位有所作為的皇帝,但也是南宋滅亡的關鍵所在。總的來說,他雖不是一位好皇帝,但至少也做出過一些貢獻。

  在他親自執政後,在政治上,他為了改變冗官大量存在的現象,在每次科舉進士數量上有所限制,規定為450人,較之前少了150人。而且他規定朝中大臣不能私自推薦官員,沒有擔任過州縣官員的一律不能擔任朝中職位。在經濟上,他任命洪諮夔等人為監察御史,彈劾眾多無用之輩,回收紙幣,想要控制物價飛速上漲。在文化,他認定理學為國學,重用朱熹等人,創辦眾多疏遠,想要讓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播。在社會上,他希望對那些貧困人有所救濟,讓道路兩旁那些無家可歸的兒童有所歸屬,至少在臨安一帶,他是做到了。由於他在多方面的改革下,南宋的整體實力有所回溫,被後人稱之為“端平更化”。

  直到公元1235年,蒙古國開始大肆進攻南宋,宋理宗還任用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武將能夠抵抗,但是之後,他任用丁大全等人,更是把朝局交給賈似道這等小人手中,導致政治一片黑暗,忠臣無端被殺,在蒙古軍在威逼下,南宋實力日益衰敗。

  在鄂州,由於蒙古國內亂,宋軍見機行事,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宋理宗就更加不顧國家安危。逐漸陷入對美色的痴迷中,明目張膽的召妓女入宮,還疏遠了更多忠臣,南宋危在旦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