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蒺藜_蒺藜種植的方法
蒺藜在全國廣泛種植,那麼蒺藜是如何種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蒺藜種植的方法。
蒺藜種植的方法
蒺藜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平臥,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枝長20-60釐米,偶數羽狀複葉,長1.5-5釐米;小葉對生,3-8對,矩圓形或斜短圓形,長5-10毫米,寬2-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稍偏科,被柔毛,全緣。
花腋生,花梗短於葉,花黃色;萼片5,宿存;花瓣5;雄蕊10,生於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稜,柱頭5裂,每室3-4胚珠。
果有分果瓣5,硬,長4-6毫米,無毛或被毛,中部邊緣有銳刺2枚,下部常有小銳刺2枚,其餘部位常有小瘤體。花期5-8月,果期6-9月。
蒺藜的繁殖技術
種子繁殖。8~9月種子成熟時選,個大、充實、飽滿的綠白色的果實,晒乾備用。播前將種子攤於石碾上碾,使果瓣分開,簸去果刺和殼渣,留下純淨種子播種。也可將種子在碾米機上碾兩遍,篩選出種子 。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畦面澆透,撒上種子,覆蓋嚴。點播時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丟種子4~5粒,覆土後澆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種子催芽,置於用保水劑為基質配製的流體懸浮膠狀液中,用流體播種機播下,更有利發芽。蒺藜最佳種植密度度為60cm壟作下大約10cm株距,最佳採收期8月下旬,產量可達到1400~2000kg·hm-2
蒺藜的種植方法
選地整地
蒺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質地肥沃的砂壤土。
田間管理
1、間苗:在苗高4~7cm時,拔掉弱苗和過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時。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點播每穴留壯苗2~3株。如發現缺株缺穴,應帶土移栽補齊。
2、中耕除草:出苗後有雜草發生時,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鋤時小苗期宜淺,以1~2cm為宜。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應視地力情況,要進行適當的追肥,一般應追施兩次。
4、掐頂:在8月中旬後,為了使種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長點,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結果,並能提早成熟。
蒺藜的病蟲害防治
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輕,人工栽培蒺藜常見病害有白鏽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鏽病及苗期猝倒病。
2、蟲害:常發生蟲害有蟋蟀、豆蚜、紅蜘蛛等。
蒺藜的鑑別方法
顯微鑑別
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5克,加70%乙醇20毫升浸泡3小時,濾過,取濾液5毫升,蒸去乙醇,放冷,殘渣溶於少量醋酐中,加入濃硫酸數滴,呈紅紫色。
蒺藜種植要點
選地整地
蒺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質地肥沃的砂壤土。
病蟲害
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輕,人工栽培蒺藜常見病害有白鏽病、黑斑病、鏽病及苗期猝倒病。
2、蟲害:常發生蟲害有蟋蟀、豆蚜。
田間管理
1、間苗:在苗高4~7cm時,拔掉弱苗和過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時。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點播每留壯苗2~3株。如發現缺株缺*,應帶土移栽補齊。
2、中耕除草:出苗後有雜草發生時,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鋤時小苗期宜淺,以1~2cm為宜。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應視地力情況,要進行適當的追肥,一般應追施兩次。
4、掐頂:在8月中旬後,為了使種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長點,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結果,並能提早成熟。
蒺藜繁殖技術
種子繁殖。8~9月種子成熟時選,個大、充實、飽滿的綠白色的果實,晒乾備用。播前將種子攤於石碾上碾,使果瓣分開,簸去果刺和殼渣,留下純淨種子播種。也可將種子在碾米機上碾兩遍,篩選出種子
。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畦面澆透,撒上種子,覆蓋嚴。點播時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每丟種子4~5粒,覆土後澆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種子催芽,置於用保水劑為基質配製的流體懸浮膠狀液中,用流體播種機播下,更有利發芽。蒺藜最佳種植密度度為60cm壟作下大約10cm株距,最佳採收期8月下旬,產量可達到1400~2000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