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是什麼

  自然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它把自然界劃分為不同的研究領域或層次,分門別類地研究各個領域或層次的物質的形態、結構、性質及其運動規律,形成各科的系統知識,以此構成整個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

  自然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是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構成其理論體系。自然科學的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客觀真理性;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但不同於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意識形式。它所反映的是關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客觀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在階級社會中,由誰來研究、掌握、運用自然科學,往往帶上階級的烙印。自然科學不是社會上層建築,而是生產力,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通過教育和技術發明等途徑可轉入生產力的三個要素,併入生產過程,成為直接的生產力;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學的因素在生產力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第一生產力”;自然科學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導致社會革命,成為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人類的科學活動源於生產實踐,自然科學的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同時受著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學內部矛盾運動的制約。

  簡而言之數字電視就是指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訊號或對數字電視訊號進行處理和調製的全新電視系統。該系統所有的訊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數字訊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資料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同時還由於數字電視可以允許幾種制式訊號的同時存在,每個數字頻道下又可分為幾個子頻道,從而既可以用一個大資料流——每秒19.39兆位元組,也可將其分為幾個分流,例如4個,每個的速度就是每秒4.85兆位元組,這樣雖然影象的清晰度要大打折扣,卻可大大增加資訊的種類,滿足不同的需求。例如在轉播一場體育比賽時,觀眾需要高清晰度的影象,電視臺就應採用每秒19.39兆位元組的傳播;而在進行新聞廣播時,觀眾注意的是新聞內容而不是播音員的形象,所以沒必要採用那麼高的清晰度,這時只需每秒3兆位元組的速度就可以了,剩下16.39兆位元組可用來傳輸別的內容。

  目前對數字電視的具體解釋主要有兩種:

  ***1***80年代ITT公司研製了一套數字處理晶片,在接收模擬電視訊號的情況下,再經模擬高中頻處理,最後經模/數轉換成數字訊號進行數字處理,以改進影象清晰度。90年代又出現多種具有畫中畫、倍行和其他質量的、改進的“數字電視機”,不過這些電視機接收的仍是模擬電視訊號,仍處於模擬傳輸的模擬系統中,所以只能稱為“數字模擬電視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

  ***2***美國的“數字電視機”***簡稱DTV***專指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在這種系統中,除了目前節目製作中還有一部分是模擬的以外,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訊號或對數字電視訊號進行處理和調製。而也只有這種接收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訊號的電視機才是名副其實的數字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