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天外來客——隕石

  小學語文的課文學習非常重要,廣大小學生朋友們一定要科學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成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的學習,供大家複習時參考學習!

  《天外來客——隕石》課文

  說它是石頭也行,

  說它是星星也行。

  它的確是一塊石頭,

  也的確是一顆星星。

  它曾沿著自己的軌道,

  在宇宙的海洋裡航行。

  當它和大氣接觸的時候,

  就放射出耀眼的光明。

  落在地球的懷抱,

  像一盞熄滅的燈。

  它是一塊沉睡的物體,

  還沒有被生命喚醒。

  它含有豐富的鐵和鎳,

  所以才這般堅硬。

  它無聲地告訴我們,

  星星是由物質組成。

  它沉默著,那麼安靜,

  是不是回憶著來時的旅程?

  宇宙派它來做信使,

  我們真想知道它過去的行蹤。

  《天外來客——隕石》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隨課文識字;交流與隕石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一塊普通的石頭***

  對,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石頭,你可別覺得它太平常,不起眼,石頭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許多奇妙的石頭,有許多奇石收藏家專門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還有許多其實展覽會呢。你想不想也去看看這些奇妙的石頭?

  今天我們就要開始新的一的主題單元“奇妙的石頭”。希望在學習這單元的過程中我們也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一些石頭的知識、資料等等,學完之後,我們也來個“奇石展覽會”,好嘛?

  我們要認識的第一位石頭朋友來了,看它是誰?***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交流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讀文情況。指名讀課文,請同學互相評一評,他讀的好在哪兒?

  3.交流學習生字

  ***1***“這些朋友你記住了嗎?”螢幕出示本課生字隕石***指名讀、齊讀***我們的第一位石頭朋友叫隕石,你知道它是誰嗎?***指名回答***你是怎麼知道這麼多知識的?***交流學法***軌道物質宇宙***出示第二組,於科學知識有關得生詞,學法同上***

  ***2***鞏固指讀生字

  ***3***“看誰寫得棒”先請同學交流說一說哪些生字書寫

  時應該特別注意,然後在誘導字帖上將生字各寫一個,並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比。

  三、再讀課文,分組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1.再自由讀課文,注意詩歌朗讀時應注意的語氣。

  2.小組比賽讀課文

  3.同學們讀的這麼好,那你對隕石瞭解多少?你收集到它的資料了嗎?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選出有交流價值的材料準備在全班交流。

  4.各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隕石相關資料,並說明使用怎樣的方式收集到的。

  四、佈置作業

  同學們用心收集了好多有關隕石的資料,那麼在初步交流之後進行整理、補充,做成一份收抄報下節課展示給我們看。並看看你收集到的資料課文中有沒有相關的介紹,有的話是哪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交流資料,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2.交流實踐作業***手抄報***每組選出代表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二、學習課文

  1.同學們收集到了這麼多有關隕石的知識和資料,你收集到的文中有相關的介紹嘛?誰能對應課文說一說?你讀了課文,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提出來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2.分小組交流學習,質疑問難。出示討論內容: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為什麼我們稱它為“天外來客”?

  3.全班交流,解決疑難。

  4.指導朗讀,你發現這首詩是怎樣押韻的嗎?介紹有關詩歌押韻的知識。

  三、拓展

  科普書籍推薦,由查詢到資料最多的幾位同學向大家介紹一下她是從哪兒找到的,推薦幾本科學書籍。

  四、實踐作業

  查詢最新發現的隕石資料,試著查一查它過去的行蹤。

  《天外來客——隕石》教學反思

  《天外來客——隕石》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全文以現代詩的形式,用流暢、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隕石的一些知識,並於結尾表述了作者的願望——想知道它的過去。以此激發學生對自然景觀的好奇之情,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和嚮往。拿到教材,首先粗粗瀏覽全文,我的第一感覺是:樸實!全文以及其簡練的語言淺顯地述說了隕石的知識,表述了及其質樸的願望,沒有華美的語言,更沒有可供挖掘品味的詞句,通篇似乎只是對隕石知識的泛呈,對於一向喜歡咬文嚼字的我來說,實在缺乏足夠的吸引。如何備好這樣一堂課?

  一、備課前的思考與準備

  大家都知道,小語姓“小”,語文姓“語”,小學語文課堂的根本在於念好“識、寫、讀、背、說、作、習”的七字歌。而千萬不能將這樣一堂科學味兒較濃的課,上成科普課。但是作為本節課需掌握的重點,隕石的知識又不可能泛泛而談,讓學生在第一次接觸隕石時就失去最佳的激發好奇之情、培養探求慾望的時機。因此,如何將知識的嚴謹、情感的觸發與語言文字的訓練巧妙結合,上出一堂有特色的好課,便成了我此課的落腳點。對於隕石知識一竅不通的我,並沒有急著備課,而是先上網尋找了大量有關隕石的知識,進行惡補,做到心中有隕石,對隕石的物質組成、形成原因、科學價值、以及隕石的危害及世界各地的重要隕石等等都作了初步的瞭解之後,重新拿起文字進行閱讀。此時再讀,與初次瀏覽有了明顯的不同感受,一節節讀來,隕石如流動的畫面一一從腦海閃現,竟有了歷歷在目的親近感。所以來新莊之前,我就請教研室的領導打電話通知,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課前蒐集一些隕石的有關資料,一方面是看看孩子們蒐集資料的能力和途徑,另一方面也是為此課打下伏筆,希望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二、關於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用好這個例子落實語文訓練的任務才是我們教學的使命。於是我決定抓住課題中天外來客的“客”字,讓學生走近客人,親近客人,瞭解客人,進而激發學生對客人更多的好奇之情、探索之願。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決定將隕石的“物質組成”、“隕石的旅程”和“作者的願望”這三個方面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並努力通過多種手段加以落實。從而使本課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和諧統一。

  三、關於本課語言訓練的著力點

  對於這樣常識性的課文要真正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的確讓我頗費心思。為了落實語文教學中朗讀、想象、說話的多角度訓練,我將課文的三、四、五三個小節的教學內容作為本課教學訓練的切入點。首先,藉助問題的引入: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進而讓學生懂得本文圍繞隕石講了它的物質組成、它特殊的旅程以及作者的願望。關於隕石的物質組成,這是解決學生知識點的一個問題。基於課前已經讓學生蒐集資料,我先讓學生自行解決。當面對學生的疑惑,我坦承:關於這樣的知識也是我曾經有過的疑惑。不過我們可以共同分享這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這既是資源共享,其實也無形中給了學生一種暗示,那就是:資料收集的重要性:知與不知有時就僅僅在於我們是否主動去獲取。當然,知識的解決是為了更好地感悟文字的情感內蘊,在讓學生朗讀“它沉默著那麼安靜,是不是回憶著來時的旅程?”這一句時,我不僅讓學生感受這份沉默,這份安靜,更多地讓他們去感受語言的話外音,隕石並不安靜,也並不沉默,而是用它特有的語言在悄悄地告訴我們它們曾經擁有的精彩與豐富的歷程。在理解“隕石的旅程”這部分內容時,我巧妙地將文字與圖片進行了有機對接。先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後將課文的內容與圖片進行匹配,從而使學生藉助直觀的畫面理解深奧的文字內容。圖文相結合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知識層面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落實朗讀感悟的目標。因此,在這樣的教學基礎上我採用選擇性學習的策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旅程,並讓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這其實就是落實朗讀訓練的過程。面對繁星滿天的夜空,學生似乎回到了那個蚊蟲紛飛的夏夜,仰望星空,注目點點繁星,學生進入了無比神奇的境界,那種神往之情自然就蘊含在學生的朗讀之中了。其次,目睹那瞬間即逝的流星,帶給學生的又是一份驚喜,此時抓住一個“耀眼”,學生品出的是流星的瞬息變化,流星的神祕行蹤。對於理解“落在地球的懷抱,像一盞熄滅的燈。”讓學生更多地感悟隕石來到了地球成為我們的客人,我們應以主人的姿態歡迎它的到來,讓它在地球的懷抱睡得香甜一些,因此,學生的朗讀是那樣的溫柔而親切。在這份恬靜中讓學生感悟隕石需要我們人類的呵護與關愛,需要我們人類去開發與研究。除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讓學生藉助課前收集的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練習說話,其主要目的都是讓學生將文字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四、關於本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我覺得在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本篇課文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供發掘的空間。因此,在廣泛收集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了資源整合。由於農村學生受條件所限,蒐集的資料總是有限的,教師補充一些資料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適度、適合、適用、適時的“四適”原則,我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加以體現。在學生對“隕石”的物質組成不理解的情況下,我大膽地呈現相關圖片資料並加以介紹,讓學生有效接受有意義的知識。除了運用圖片資料外我還選取了短小精妙的故事,有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張開想象的翅膀,耳聞故事、目睹精彩圖片,大腦積極思考,本課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基本目標也就落到了實處。

  五、關於教師角色的轉換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於教師的角色轉換這是新課程所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材複製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學習、主動發展的教學方法,這是在教學中讓我思考的問題。本篇課文用詩歌的形式來承載很強的科學知識,因此巧妙地處理講讀與感悟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藝術。講,多之一份,則變成滿堂灌;悟,少之層次,則變成隔靴搔癢,缺少語文之情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在學生不懂處講,在學生疑惑處點撥,在學生疑問處給以點化,充分引進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將激勵性評價、暗示性評價、及時性評價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得到真實的學習體驗和成功的快樂。新課堂教學強調要積極探索和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努力嘗試著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但我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並沒有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是更多地將時間安排在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上。指名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教師的範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交織使用,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地感知文字,對話文字,在理解文字內容的基礎上更多地產出新的疑問。本課的教學結束不僅讓學生帶著微笑走出教室,更多地是讓學生的小腦袋裝滿新的疑問走出教室。學生的探索慾望一旦被激發,他們的潛能是無窮的,我想此時學生們從小探求宇宙奧祕的科學精神的種子已在心田滋生,廣泛閱讀科學書籍的慾望已在內心擴張,這就是學生大語文學習觀的基本確立,也是我本課教學的歸宿所在。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語文課文學習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