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花果山的導遊詞3篇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南雲臺山中麓。唐宋時稱蒼梧山,亦稱青峰頂,為雲臺山脈的主峰,是江蘇省諸山的最高峰。下面是帶來的關於花果山的導遊詞,歡迎欣賞。

  關於花果山的導遊詞一:

  大家好,我是咱們旅行團的導遊,我姓於,大家可以叫我於導。

  歡迎大家來到連雲港,連雲港的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面積12.8平方公里,層巒疊嶂214峰,最高峰為玉女峰,海拔624.4米。

  花果山因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描述的孫大聖的老家而聞名海外。這裡主要的景點有136處,與《西遊記》密切相關的有孫悟空的出生地、女媧補天剩下的媧遺石,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唐崖等,更有《西遊記》中提到的七十二洞、後來成為金箍棒的定海神針、以及師徒四人取經歸來途中的晒經石等著名景點30餘處,其中水簾洞更是聞名遐邇。

  剛才我們已經參觀了南花廳,現在我們就來參觀一下水簾洞。

  明朝著名作家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給《西遊記》中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這麼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今天既然大家天理迢迢的來到了這裡,那麼千萬不要錯過哦,一定要進水簾洞裡瞧一瞧、看一看,體會一下水簾洞的奧妙!

  經過一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花果山已經有了個清晰的認識,祝大家玩得開心,祝各位遊客朋友們旅行愉快,在這裡我把我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大家,祝大家幸福、平安!

  關於花果山的遊記二:

  花果山,連雲港雲臺山的主峰,吳承恩《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故里。海拔約625米,江蘇省最高峰,國家4A級風景區。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這裡春遊,美好的一天即將開始。

  承載著期盼的春遊

  早在週一,我們就知道了要去春遊的訊息。於是,大家開始計劃、分組,樂此不疲。畢竟,這是初中三年唯一一次春遊嘛。這個星期,因為有了對春遊的期盼而變得漫長。就連乘車去花果山的那幾十分鐘車程也好似拉長了數十倍。可能是期待值過高,我心中的興奮似乎快要溢了出來。

  檢票口的小插曲

  終於下了車,我們滿心歡喜來到花果山山腳處檢票口。每個學生需付40元門票。可我們班的錢少了60元。大概是某個人沒有交錢,或是收錢的同學找錯了錢。帶隊的老師氣得臉都成了三元色,可就是不想想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真是急煞了我們。這也愈發加深了我們對那沒交錢同學的憤恨。

  如願以償賞風景,可愛松鼠引注意

  在僵持了十幾分鍾後,我們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風景區,雖然大家並不知事情是如何解決的。

  如今剛剛立春,可山上的植物早已抽出了新芽,使人的心都充滿了新生的活力。我沒有太過留意風景,山上一些可愛的松鼠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別看松鼠體形小,吃起瓜子來速度之快是人所想象不到的。只是眨眼工夫,一小堆瓜子殼就已堆在松鼠松鼠們那可愛的尾巴周圍了。真可惜他們吃東西沒有“嗖嗖”的聲音,要不然我會真的認為這只是一個影象。

  游水簾洞的暢快淋漓

  約莫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花果山最有名的——水簾洞。這只是一個小型瀑布,後面是一個山洞。看著遊人們奔走于山水之間,我的心也癢癢的。身體的衝動有時不是大腦可以控制的。我不顧一切跑了過去,泉水灌進脖子的時候有種涼涼的感覺,卻給人以沁心的爽意與快感。我真的愛上這裡了。

  午飯時的鬧劇

  爬山爬了很久,大家也都累了,於是商議開始吃午飯。那一個鼓鼓的揹包告訴我我可以吃得很飽。我試著將每種食物都吃掉一點。這才發現身旁已出現了一隻猴子,我頓時來了興趣。先我之前,已經有人給了它一片面包。那猴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可它真的很浪費,一片面包,有一大半都掉到了地上。我又給了它一個沙琪瑪,他倒也不客氣,又繼續吃。我檢起地上的麵包給它,他索性就用腳拿住我的沙琪瑪,手裡拿著麵包吃,那貪婪的樣子真讓人哭笑不得。正在我準備開飯時,幾隻低飛的鴿子從我頭頂掠過,嚇得我把手中的零食弄到了地下。那鴿子倒是撒了歡地吃起來,害我在一邊氣得想要咬人。

  勇登玉女峰

  在意志多次動搖後,我們小組還是決定一定要登上玉女峰。我們互幫互助,終於登上山頂。山頂涼風習習,我卻任性的解開上衣的扣子,我要收集風的氣息.....

  關於花果山的導遊詞三:

  一、花果山概況

  花果山古稱羽山、鬱洲山、鬱郁山、鬱林山、東海山、蒼梧山、雲臺山等,一直被人們視為古代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尚書·禹貢》上,就有關於這裡人類活動的記載,五千多年前少昊氏族的遺蹟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聖湖底,就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大村遺址。隋唐以來的古遺址、古建築以及歷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吳承恩、吳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則徐的遊蹤手跡更是遍佈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海內四大靈山”的美譽。明嘉靖年間道教復興,又被譽為“七十一福地”。萬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為它親題“遙鎮洪流”匾額,以表示對花果山神靈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懸海上,迷濛飄渺,海市蜃樓屢屢出現,所以被視為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海漲沙淤,遊人才能“騎馬上雲臺”了。

  花果山氣候溼潤,土壤肥沃,山裡林木蔥蘢、澗水潺潺、花果飄香、獼猴嘻鬧、奇峰異石、怪石雲海、景色神奇秀麗。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計有植物種類1700餘種,其中中草藥就佔了1190餘種,眾多的金鑲玉竹、千年銀杏,又是國內罕見的古樹名木,因此成為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每年吸引了國內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究。

  名著為仙山揚名,仙山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家”而著稱於世,因美猴王的神話故事而家喻戶曉,名聞海內外。現實生活中的花果山與《西遊記》裡的花果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部西遊未出此山半步”,與《西遊記》故事相關聯的水簾洞、媧遺石、南天門、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點,都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濃郁的自然風光與燦爛的歷史文化,奇異的山水特色與多彩的神話傳說,使花果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附:

  ▲大村遺址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曆史的古老山莊,從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隸主的大墓,從西漢的“宣樑裡”到今天的花果山鄉,在這塊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古蹟處處,滄桑歷盡。

  大聖湖***原名大村水庫***裡,是一處原始社會部落村莊的遺址,主要分佈著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也稱之為黑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相當於夏代之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龍山文化還早,約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庫工程中發現了薄如蛋殼但十分堅硬的陶杯,這就是龍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後,又相繼出土了燒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這些都屬於大汶口文化遺存。除了原始社會的遺存,大村遺址還曾出土過西周的奴隸主貴族墓葬,雖為殘墓,但卻有兩件大鼎、兩件小鼎和三件銅瓶。大鼎高達55釐米,口徑48釐米,是迄今江蘇省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青銅鼎。鼎的飾紋比較疏簡,除鼎頸上有一週雷帶紋,頸上有二道弦紋外,器表其餘部分皆樸素無紋。它與商代銅器製作精工、花紋繁麗的作風不同,有著比較明顯的西周晚期銅器的特徵。可見,青銅時代的遺存在這裡蘊藏得也十分豐富。

  二、吳承恩與海州雲臺山

  《西遊記》一開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嚮往的花果山。“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現實生活中,真有這麼一座花果山嗎?

  應該說,連雲港市的雲臺山對吳承恩關於花果山的構思,是一個非常重要、深刻的啟發,是非常豐富的取材地。

  雲臺山自古是海中島嶼,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後,才逐漸與大陸相連。花果山是雲臺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明代隆慶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楊本駿《登清風頂》一詩這樣曾這樣描述:“山如駕海海圍山,山海奇觀在此間,乘興時來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塵寰。”

  宋代的蘇東坡在《次韻陳海州書懷》裡也曾這樣歌唱它: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世寰。在那個年代,“滿山芳草神仙藥”的神話傳說已經是流傳很久的“舊聞”了。

  《西遊記》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賦中還明確指出了山的位置:“勢鎮汪洋,……威寧瑤海……東海之處聳崇巔……”,雲臺山俯海雄峙的形勢,一望可知,清帝康熙就曾為雲臺山三元宮親題“遙鎮洪流”四字。東海在哪裡呢?從唐開元七年的《東海縣鬱林觀東巖壁記》到明代高登龍的《雲臺山圖序》,都說明了雲臺山在東海境內。

  那麼,吳承恩為什麼會獨獨對海州***今連雲港***雲臺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

  正如全國首屆《西遊記》討論會的總結髮言所說的那樣:“吳承恩和海州的關係應當說是很密切的……《射陽先生存稿》,吳承恩的遺著是在海州發現的,而不是在淮安發現的……”。

  吳承恩自號“淮海浪士”、“淮海豎儒”,就說明了他的海州情結。

  在明代,海州隸屬於淮安府的一個行政管轄範圍,而陸路交通與水上舟楫,更為這種密切關聯提供了方便。據史料記載,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的雲臺山三元宮廟會,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都不是一般的廟會所能比擬。明代三元宮的香火已達兩萬家,來自淮安、漣水一帶的香客佔了半數以上,他們虔誠地乘船沿燒香河北上,直達雲臺山下。現今花果山靈官殿內的功德碑上,那些助銀修廟的善男信女的籍貫幾乎全部是淮安一帶,無不顯示了淮安與海州之間的密切關聯。

  在寫《西遊記》之前,吳承恩對海州的風物掌故已十分熟悉,和海州人士的交往也很密切:他是淮安知府、《隆慶海州志》主編陳文燭家裡的常客;他與《隆慶海州志》校對裴天佑是摯友;海州沭陽縣人胡璉是吳承恩的老師和舅輩;海州沭陽縣人吳萬山與吳承恩在淮安並稱為“二吳高士”,情深篤厚……

  吳承恩和陳文燭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各抒己見,進行思想上、詩文上的交流。萬曆十八年***1590年***,陳文燭為吳承恩的遺著《射陽先生存稿》作序,人去詩稿尚存,他不由回憶起當年一起開懷暢飲的情景,他說:“吳公談論詩文獨闢的見解,實在令人感佩不已啊!”,並把他與北宋大詩人張耒相提並論,認為他們是“各領風騷五百年”。

  《隆慶海州志》的校對裴天佑,和吳承恩常有詩文互贈。他在贈裴天佑的詩裡寫道:“投君海上三山賦,報我花間五色袍”、“海上仙人清風裘,翩然駕鶴來瀛洲”,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恐怕寫不出這樣寓情於景的詩文。

  吳承恩的老師胡璉世居海州,官至刑部侍郎。他字南津,《海州志》有胡璉及其子孫的詳細傳記。吳承恩與胡家的關係非同尋常,胡璉兒媳婦、孫媳婦壽辰的壽詞,都是由吳承恩執筆撰寫,並載入史料。

  吳承恩死後,他的遺著幾近絕跡。可是,淮安人吳進卻在海州發現吳承恩詩文集的稿本。在吳進的哥哥吳用晦“世守之”的雲臺山吳氏園林裡,發現了吳氏家譜中的譜系:“世、金、承、鳳、讓”。吳承恩的父親叫吳銳,兒子叫鳳毛,這難道僅是巧合?

  在吳家園林附近的長春庵,今尚有“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的古代石刻。這裡隱居的秀才邱楚基,他和吳承恩是相處甚厚的文友。邱楚基寫信給吳承恩說:“……朵雲飛來,知近有再臨雲山之願……若得知音共處,橫琴相對,樂何如也……”。吳承恩來過雲臺山,並有再臨的意願,邱楚基也是殷勤相約,且要知音共處。可見他們之間的友情是深厚的、真摯的。

  正是因為吳承恩與海州的種種關聯,所以他選擇了海州雲臺山,作為《西遊記》裡花果山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