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是一個怎樣的宰相

  章惇,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北宋歷史上唯一獨相的宰相。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章惇生於公元1035年的蒲城,字子厚,是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改革家,同時他的書法也多為後人所傳頌。章惇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並且狂傲不羈,對於權貴從不屈從赴會,甚至是直言相向。在章惇的眼裡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絲毫辯解的餘地。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入京參加科舉考試的章惇進士及第,但是在發榜之際看見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高中狀元。心高氣傲的章惇恥於在其下,所以公然不接受皇命,丟下官位回家去了。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參加考試,名列第五名。雖然章惇在科舉考試上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這足以證明他高傲的性子。

  章惇積極進取,不甘於安享現狀,對於朝廷的弊端是無情的揭露。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章惇成為時任宰相的王安石的左右手,堅定不移地推行變法。因為王安石等人主張的變法直接損害了以司馬光、皇親貴族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變法總是受阻。在王安石罷相之後,章惇就成了主持變法的主力。

  就是因為章惇主持變法,損害保守派的利益,在加上他為人的直性子,說話不恭,導致奸臣當道的朝廷處處刁難他。但是這不能抹去章惇的政治才能,他為相期間所主持的新法修正了朝廷的諸多弊端,百姓從中得取了諸多利益。而且章惇還積極開拓疆土,使得西夏臣服於北宋,吐蕃全部歸順朝廷。所以章惇對於北宋是功不可沒的,怎奈被小人汙衊成奸臣,不過時間最終證明了章惇的歷史功績。

  章惇書絕壁的故事

  北宋年間的章惇,性格豪放耿直,要說他狂放不羈也不為過。如此性子的章惇同大才子蘇軾頗為交好,二人時常遊山玩水。在蘇軾擔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惇擔任商州令期間,都曾一起做過主考官。主持考試的劉元父與二人朝夕相處,從二人的言談舉止中感受的出來,章惇、蘇軾二人都是宋朝無人能出其右的人才啊,故而十分佩服敬仰他們二人。

  應該是監考公務結束了,閒著沒事章惇、蘇軾兄弟二人也就開始遊玩起南山了。傳說南山的寺廟裡有可怕的怪物作祟,百姓們都不敢進出。章惇二人不信邪,怡然自得地在裡面住了起來,這就是心高膽也大。

  不久,二人遊玩之仙遊潭,仙遊潭有個萬仞之深的絕壁,站在邊上人都彷彿要丟了幾個魂。潭邊的岸道頗為狹窄,有一個木質長橋橫架在中間,行人走在上面是戰戰兢兢,只要眼鏡朝下一瞥,腿都發軟了,動彈不得了。寫詞豪放不羈的蘇軾被章惇推著過潭,蘇軾不肯。於是章惇用繩索纏繞在樹上,然後移步過岸,萬仞絕壁之上神情泰然自若,用手上所提大筆沾上漆墨水,在絕壁上肆意揮灑起來。章惇右手不時上下揮舞,下身雙腳也跟著緩緩移動,頃刻過後,石壁上便躍然出現“章惇、蘇軾來遊”六個打字,遠觀過去,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一股雄勁的氣勢,筆畫在迴轉之中彰顯著書寫著的狂傲之氣。

  蘇軾感慨地拍了拍章惇的背,說他這麼能拼命,殺人都不成問題啊。於是萬仞絕壁上傳來這兩兄弟的哈哈大笑。

  章惇的書法

  章惇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軍事家,他的一生是充滿了坎坷和誤解的。章惇曾力挺王安石的改革,雖然遭到打壓,但是哲宗繼位後擔任宰相一職,在借鑑舊的同時又恢復了新法。而且章惇憑藉著自己精明的能力和果敢決斷的膽識,成功地受降吐蕃,遠征西遼。然而章惇的才華能力不僅如此,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也是常人不可企及的。說章惇和蘇軾在書法上的造就齊名,並不是胡言。

  章惇為人豪爽直率,說話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所以他對自己的書法造詣也是相當自負而直言不諱的。章惇曾說自己是“墨禪”,就是說他已經參悟了書法中的玄妙意味。雖然有些自誇的嫌疑,但是其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黃伯思曾經盛情讚譽過章惇的書法,雖然精巧上稍不及盛唐氣象,但是在氣勢上已經遠邁諸遂良和薛稷等人了。到了老年之際,章惇的書法更是有了書聖之意。

  不過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章惇的書法作品能夠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唯有《草堂寺題記》和《會稽尊侯帖》兩份不過五十餘字,但是僅憑這些還是能夠彰顯出章惇書法造詣上之深。尤其是《會稽尊侯帖》,除了歷史事件研究價值外,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會稽尊侯帖》可以清晰地展現出章惇老年時期書法上遒勁的用筆,老練的文筆,氣勢上的雄盛。在尚法的唐代過去後,章惇同蘇軾一樣是開先河之人,為送人打開了書法尚意的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