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精神
李時珍,字東壁,是明朝著名的醫學家,那李時珍的精神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時珍的精神,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時珍的精神
明朝的醫學名家李時珍是一個對醫學很是嚴謹之人,最先他開始編寫《本草綱目》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很多記錄的本草是無從查證的,李時珍對待學術嚴謹的態度不允許這樣的事情被記錄下來,再用來醫治人,這樣會犯很大的錯誤,嚴重到會致使人死亡,於是李時珍便開始他的四處遊歷和考察的生活。
李時珍是個做事嚴謹細緻的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他才能拋棄歷史積累下來的錯誤,重新找到正確的解答,來避免繼續的錯誤。正如李時珍在遊歷的過程中,去考察穿山甲的的外貌還有它進行捕食或者其他狀態是不是和《本草經集註》中的說法是一樣的,便隨獵人進深山實地考察,之後發現穿山甲的生活習慣確實如書所言,但是也有不一樣的,穿山甲並不是靠鱗片來捕食螞蟻的,而是靠它的長舌頭進行誘捕,因此李時珍修改了《本草經集註》的錯誤記載。
李時珍因為這樣求真嚴謹的精神才有一本當時完整的本草百科全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李時珍不僅要眼見為實,還要親自嘗試辨別才會記載在書中,其不懼危險,勇敢實踐的精神也是為我們所讚歎的。
李時珍常為了分別外形很相似的藥草,就親自嘗試味道和分辨藥效來達到辨別的效果,在醫學事業上腳踏實地,為了考察藥草行萬里路,不畏艱苦,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讚頌的也是我們學習的物件。
李時珍為何翻山越嶺
李時珍為了完成《本草綱目》,翻山越嶺,不畏艱辛,訪遍許多地方的人,不論是農民、工人、還是馬伕均是李時珍的老師,正因為他紮實的醫學基礎,謙遜的品質還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完成這一鉅作,堪稱東方瑰寶。
李時珍有編修《本草綱目》這本書的念頭,是從他學醫有一定基礎的時候開始的,那時候的李時珍在他父親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有關醫學的書籍,不僅如此還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認為只有醫治更多的人,才能知道更多的疾病,才能造福更多人。
在閱讀各種本草書籍的過程中,李時珍注意到很多關於本草的介紹只有註明藥草的名字,但是沒有記載藥草的外觀和效能,李時珍認為這樣並不能幫助更多醫學者和患者。加上當時藥材混亂,書籍又記載不清,導致一位藥鋪店員抓錯藥給病患,致使病患死亡。
李時珍便開始有了編修一本完整的本草書籍的念頭,為了可以造福更多人也能幫助更多醫生學習以便更有效的治癒病患。於是三十來歲的李時珍便開始背起揹簍,穿著草鞋,帶上紙筆和弟子開始他長途跋涉的實地考察生活。
李時珍在路途中經常翻山越嶺,進入深山雨林,不僅路途艱辛還常露宿野外,但是李時珍一直沒有放棄,認為現在的辛苦換成為百姓造福是非常值得的。因此他不僅修改了之前錯誤的本草記載,還加入很多新發現新元素,為世界的醫學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時珍嘗百草故事
李時珍是我國曆史上的名醫,是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巨匠,他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父和爺爺均是名醫,因此李時珍便從小對醫學耳濡目染,甚有興趣。
但是李時珍的父親卻因為當時醫生不被人尊重,要求李時珍考科舉,加上李時珍從小資質聰穎,在十四歲的時候便中了秀才,其父更是對他的仕途充滿期望,但是李時珍在後來屢次落選。
李時珍年幼時身體不好,一直生病吃藥,後來一次“肺結核”堅定了李時珍當醫生的心願,李時珍的父親看他無心仕途便答應他從醫了。
李時珍在父親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醫學書籍,加上他一直給人看病累積了不少臨床經驗,他發現醫藥書籍中很多記載的藥材能夠醫治疾病,但是也有很多藥材是記載資料不全,不能有效治療病痛,甚至還會加重病情。
而且閱讀量廣泛的李時珍還發現即使是同一種藥物,但是在不同醫書中或者不同學醫者的說法中也各不一樣,於是存在各種藥物記載的缺陷和錯誤,使李時珍開始對藥物研究產生興趣,並決定開始編修一本完整的本草書籍,供他人蔘考,減少用藥錯誤。
為了不再犯前人的錯誤,李時珍決定四處遊歷,進行實地考察。李時珍不畏艱險,長途跋涉,有時為了研究清楚一顆藥草的藥性,多次親自嘗試來試藥性。
正如曼陀羅的解藥,就是李時珍為了更加了解曼陀羅親自嘗試曼陀羅,一次不能得出結論,多次分不同量的吃,在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解毒,最後得到解藥也瞭解了曼陀羅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