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最後是怎麼死的

  魯智深上了梁山之後英勇善戰,成為一代英雄豪傑。而魯智深最後是怎麼走向死亡的?這和他師父的四字箴言有著很大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魯智深是怎麼死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魯智深是怎麼死的

  魯智深抓住方臘之後,梁山歸順朝廷平定了遼國,在這之後魯智深回到了五臺山,找到他的師傅詢問自己的將來。他的師傅曾經說過四字真言,他果真如箴言所說擒住了夏侯成,並且親手抓住了方臘,帶著師傅的最後兩個四字箴言魯智深踏上了回京的路程,在杭州經過錢塘江的時候,一天早上他忽然聽見外面擂鼓震天,便馬上拿著武器想要衝出去,旁邊的人馬上問他想要幹什麼,魯智深回答說外面正在擊鼓正是要出去殺敵。

  眾人聽了不免哈哈大笑,向魯智深解釋道這並不是擂鼓的聲音,而是錢塘江大潮要來了。魯智深靜下來聽了一會兒,果然是錢塘江大潮的聲音。他突然想到了師傅的話,“聽潮而圓,見信則寂”,大笑了一會兒這才問周圍的人,你們知道圓寂是什麼意思嗎?旁邊的人也有些納悶,難道身為出家人卻不知道圓寂是什麼意思嗎?魯智深好爽的說道,“準備熱水灑家要沐浴更衣”。又吩咐人馬上去請宋江過來。等到宋江聽到了訊息急匆匆而來的時候,眾人發現穿戴一新的魯智深坐在椅子上已經一動不動了。

  真是應了魯智深師傅那四字箴言。外號花和尚的魯智深就這樣在杭州錢塘江旁圓寂去世。

  魯智深死因揭祕

  魯智深最後還是做為一個和尚打坐圓寂。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最後要歸降於宋朝,就是所謂的被宋朝招安,魯智深一向都反對招安,應該說梁山好漢大部分都反對招安。梁山歸屬於朝廷後,替朝廷平定遼國,平定叛亂等。魯智深久久不能想通和釋懷,所以回到了五臺山,五臺山就是當時魯智深出家的地方。魯智深找到了智真長老,問長老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長老對魯智深一句話,魯智深帶這句話去參加了平定叛亂的戰役。

  長老說了什麼?之後魯智深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擒拿方臘,平定叛亂。方臘起義是一場規模巨集大的農民起義,方臘作為起義軍的首領,魯智深憑藉其武力一舉拿下了方臘,平定了方臘起義。在押送方臘回朝廷的時候,經過杭州,魯智深看著錢塘江的水,聽著水聲想起了長老說的話,聽著潮水圓寂吧,一切塵歸塵土歸土,這就是你的未來。魯智深看著一切有感而發,點起香敲其木魚穿著僧袍,口唸佛經圓寂於杭州的六和寺。

  魯智深作為《水滸傳》裡最為經典的人物之一,以他的仗義、愛惹事、愛喝酒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因為躲避惹事後官府的追捕,他認識了自己的師傅,雖然因為闖禍離開了師傅,但是他後來又回到了師傅身邊,在師傅的啟迪下他領導了方臘起義,最後在押送方臘的中途他想起了師傅對他說的話圓寂在了杭州的六和寺,所以在小說裡魯智深是以圓寂的方式死的。

  魯智深是個怎樣的人

  “花和尚”魯智深其實是個很率真的人,後來經智真大師點化成佛,也算他是終成正果了。

  “花和尚”魯智深雖然疾惡如仇,但他的本性卻是不愛殺人的,不像阮家的那幾個說什麼“秉性生來要殺人”。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其實是誤殺。 他表面上看似鹵莽,其實卻是有大智慧的人。想當初宋江提出了招安的意見,有三個人直言了反對的意見,他們是林沖、李逵和魯智深三人。林沖是因為與高逑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李逵這傢伙是一根筋,做任何事都是很正常的;可魯智深為什麼提出了反對意見呢?因為他看透了當時的官場。

  歸順了朝廷以後,只有魯智深和公孫勝沒有去,其他的人雖然說也很不願意,但還是都跟著去了。最後的結局自然也就不必多說了。

  作者這是藉著方丈之名,給魯智深取法號為“智深”,這似乎能說明了一些什麼。我們再來看另一位教書先生,在江湖被人稱為“智多星”,但名字卻被取為“吳”用,這似乎很是矛盾。其實這只是指明瞭吳用這人只是一個耍小聰明的江湖混混罷了,難以擔當大任。 “花和尚”魯智深,雖然武不是本書第一,功勞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但他卻是我們難以忘記的人物之一。

  他的性格我們總結一下,共有二點:

  第一就是見義勇為,嫉惡如仇而且更是扶危濟困,他的性格特點的中心都在一個“義”字上。其二就是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