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

  負荊請罪原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後被人用作表示真心誠意地向人道歉。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負荊請罪歷史典故

  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於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佔到半點便宜。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說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僕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要來鑽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裡,廉頗很慚愧,於是光著脊背,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風亮節和廉頗知錯即改的坦誠襟懷,都在啟發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要顧全大局,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二、附近請罪人物

  1、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趙惠文王時,秦強索趙“和氏璧”。他受命攜璧入秦,當廷陳詞力爭,終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隨趙王赴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因善於應對,使趙王免遭屈辱,擢為上卿。對趙相廉頗能一再容忍謙讓,使其感悟,成為知交。

  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蹟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件事件。

  2、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慄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

  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看過的人還看了:

1.廉頗負荊請罪

2.歷史小故事 廉頗負荊請罪

3.負荊請罪的讀書筆記

4.關於初中讀書類的日記

5.中國成語故事有哪些

6.水滸傳李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