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擬試卷語文貴洲試題

  初三語文為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作前期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一. 基礎知識積累與應用***共36分,其中1—6題 每小題3分***

  1.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 ***

  A. 虯枝***zhā*** 淅瀝***xī*** 虎視眈眈***zhěn***

  B. 按捺***nà*** 謾罵***màn*** 彬彬有禮***bīn***

  C. 熱衷***zhōng*** 咫尺***zhǐ*** 揠苗助長***yà***

  D. 闊綽***chuò*** 呵斥***chì*** 不可思議***yì***

  2. 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 稟賦 荒誕 不屑置辯 沁人心脾

  B. 挑剃 霹靂 忐特不安 溫文耳雅

  C. 瞥見 典範 前呼後擁 死心塌地

  D. 苟同 茶盅 埋頭苦幹 老謀深算

  3. 下列加點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建築工地上管理混亂,材料隨意亂放,錯落有致。

  B.“歡樂中國行”來青海演出,附近人家十室九空,人們都看節目去了。

  C.兩個小男孩都是十四五歲,正直豆蔻年華。

  D.我剛才的發言算是拋磚引玉,下面請大家各抒己見。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

  ⑴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完全_________了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⑵經過調查取證,她_________的情況屬實。

  ⑶這次競賽題涉及面廣,題型靈活,是對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綜合__________。

  A.符合 反應 考察 B.迎合 反應 考察

  C.保障 反應 檢驗 D.符合 反映 考查

  5.選出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 ***

  A.“減負”後,我們學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B.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

  C.大量植樹種草直接關係到我們生活環境能否得到改善。

  D.他那認真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志效尤。

  6.排列語序恰當的是 *** D ***

  ①還有搖盪的水草

  ②遊人從橋上望去

  ③那魚就在水草和石頭間滑動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鵝卵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7. 你所在的班級推舉你策劃一次課外閱讀文學名著的心得交流活動,請你完成以下工作。***共4分***

  ***1***確定一個活動的主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設計活動的主要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將你所要交流的閱讀名著的心得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 按要求默寫:***8分***

  ***1***《出師表》中表現作者臨危受命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被人們廣泛引用、說明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他退休後,回到家鄉栽種菊花,與山水相伴,心境十分平和,正如陶淵明《飲酒》詩中所寫________________。

  ***4***“春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請你再寫出一個含“春雨”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維在《使至塞上》中描繪塞外奇特壯美風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懷,表達自己滿懷信心,銳意改革的遠大政治抱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在《泊秦淮》中諷喻晚唐統治者醉生夢死、荒淫誤國的詩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陸游在《遊山西村》中寫下的蘊含豐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請在方框內為下面的新聞加上標題。***不超過20字,2分***

  青海新聞網訊 5月6日,為期6天的2007中國青海鬱金香節圓滿結束。8日,鬱金香節執委會舉行新聞釋出會,宣佈本屆鬱金香節取得豐碩成果。

  據悉,鬱金香節期間,西寧地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8.46%;各旅行社共接待來寧旅遊團隊360多個,旅遊總收入達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4%。在經貿洽談會上,對1000噸碳化硼等專案作了重點推介,集中籤約22項,合同引進資金22.98億元,涉及工業、商貿、旅遊、房地產等領域。

  新聞發言人表示,本屆鬱金香節通過不同形式的節慶和旅遊活動,突出了“高原之花,中國夏都”的主題。同時,通過宣傳提升了西寧青藏高原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開闊了市民視野,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為和諧西寧建設創造了良好氛圍。

  10. 請選擇下列其中一種情景,然後從“微風、身影、月亮、期盼、淚水、微笑”六個詞語中至少選用3個,發揮想象,在方格內寫一段符合選定情景的話。***不超過60字,並在文中所選詞語下面畫橫線。******4分***

  情景一:分別時:

  情景二:重逢時:

  二 現代文閱讀能力展示:***24分 ***

  ***一***

  一天晚上,去朋友家玩,朋友正給他4歲的兒子講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便是全中國人都知道的寓言《農夫和蛇》。我插話說:“這個寓言不宜講給小孩聽。”朋友笑問為什麼,我解釋道:“至少有這樣幾個理由:其一,農夫的做法有些不妥,但保護動物的觀念卻應該提倡。我們至多告訴孩子遇見凍僵的蛇時,採取適當的保護辦法。其二,我們如果過多地給孩子講《農夫和蛇》之類的故事,肯定在他們心裡會造成濃重的陰影,覺得世人皆不可隨便信任,到處都是陷阱和陰謀,連好心好意幫助別人也會招致莫名的災禍。要是所有的人都這樣想,整個社會就會高牆四立,壓抑的氣氛和自私的品格會主宰著每一個人的心胸,最終受害的也是每一個人,這樣的教訓其實已經不用多說了。”

  蛇不會主動傷害人類,蛇對人的侵害肯定是它意識到自己正處在某種危險狀態,這已是生物學上的常識。這種常識也同樣適用於老虎、狼、豹等所謂的危險動物。何況與人類多年來對它們的傷害相比,它們對人的危害是何等微不足道。我們現在出版的大量少兒讀物和電視臺播出的動畫片中,依然慣於把它們作為反面角色來表現,最後的結果也總是遭到了滅亡的下場。

  這當然不只是教育層面上的問題。誰樂意在自己作品中把某一類動物作為反面角色,是他自己的自由,動物們也不會像人一樣同他打名譽官司。問題在於我們的傳統文化欠缺的不是相互爭鬥、相互算計的技巧,而是欠缺理解、憐憫和扶持的觀念,欠缺愛的教育。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上,邪惡仍然會長期存在,教會孩子抗爭邪惡也是我們教育的應有之義務。但這種正義的教育與愛的教育並無任何矛盾的地方,而是相互補充,並行不悖,缺一不可的。沒有正義的愛與沒有愛的正義同樣不可思議。唐僧一再放過白骨精固然糊塗,這裡面就沒有讓人感動的東西嗎?歷史上,不是有許多“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的“英雄好漢”嗎?境界之高下顯而易見。我們更不可嘲笑那把蛇抱進懷裡的農夫。甦醒後的蛇對人的危害,農夫不可能不知道,他一定是個把愛看作高於生命的人。

  11. 一篇好的議論文,總是有其現實針對性的。本文就是針對什麼 問題有感而發的?***3分***

  ——————————————————————————————————————

  12. 文章的主要觀點是?***3分***

  ——————————————————————————————————————

  13. 《農夫和蛇》這則寓言在文章開頭以及結尾提及這一寓言分別有什麼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 思辨性是議論文的靈魂,請你站在作者的對立面,用簡明的語言列舉一個事實來反駁作者的觀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

  ***1***對聯,也稱楹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其特點是一副兩聯,字數相等,形式相稱,內容相連,聲律協調,對仗嚴謹,而且可貼,可鐫,可吟。

  ***2***對聯的淵源應該遠溯到桃符。

  ***3***傳說,遠古的時候,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壘二神,主管檢視萬鬼,遇到為禍作祟的鬼,就用蘆葦繩索捆起來喂老虎。

  ***4***玉帝見他倆除害有功,便封他們為專懲邪惡的神仙。後來,人們一到春節為祈求平安、消災免禍,就在家門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鬱壘,還畫老虎,懸掛葦索。

  ***5***以後,為了簡便,就把桃人改為桃板,在板上畫神像,或寫“神荼”、“鬱壘”兩神名字,懸掛在門的兩邊。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聯。

  ***6***以上傳說,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與對聯的產生卻有著淵源關係。春聯是對聯中的一類,正式寫春聯,還是從後蜀孟昶***chǎng***的“新春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起始。因為他覺得掛桃板、懸門神來驅邪沒有新意,就寫了上面這副對聯。這就是我國第一副春聯,距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7***從對聯的發展來看,對聯源於偶句、律詩,少數源於駢文,而又脫離了古詩詞獨立形成一種民族文學形式,所以對聯不同於“修辭知識”中的“對偶藝術”。凡對聯均系對偶,而對偶並不等於都是“對聯”。對而不聯或聯而不對者,絕不是對聯。

  ***8***對聯發展到了明清兩代,各類對聯數量很多。明太祖朱元璋愛好對聯,曾親自為臣民撰聯,聯壇代表人物有解縉等。清代,大批聯家出現,樑章鉅***jù***著有《楹聯叢話》系列。

  ***9***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發以來,楹聯文化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壯大。各種楹聯活動廣泛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去,同時,它為抵制醜惡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15. 本文說明的物件是*** ******2分***

  A. 對聯

  B. 對聯在我國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C. 我國最早的春聯

  D. 對聯的淵源及其發展演變的過程

  16. 對聯的淵源是*** *** ***3分***

  A. 偶句、律詩 B. 神荼、鬱壘

  C. 桃符 D. 祈求平安、消災免禍

  17. 談談你對文中加橫線語句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是*** ******3分***

  A. 桃符 B. 神荼、鬱壘

  C. 新春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 三 ***一棵樹***節選***

  我說的一棵樹,不是指森林、小樹林、樹叢,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綠化樹中的某一棵樹,而是指曠野山樑上獨獨長著的一棵樹。它離群索居,沒有左鄰右舍,無依無靠,永遠孤零零的,獨自面對身旁的世界。不知什麼原因,是同類拋棄了它,還是它自己逃離了群體?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時,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獨的命運。

  這樣的一棵樹你肯定見過。這樣的一棵樹你見著時,心總會不由自主地一震。這樣的一棵樹你見過之後,必然會銘記永生。

  二十年前登華山,見到東峰頂上長著的一棵華山鬆。二十年後,登山遊玩的一切細節漸次模糊,惟這棵樹鐫刻於腦際,如我儲存著的在它身旁拍攝的黑白照片一樣清晰。這是與遍佈華山的華山鬆絕不雷同的一棵華山鬆。

  以華山命名的這種松樹,最顯著的特徵莫過於它挺拔偉岸的軀幹。溝澗裡,山坡上,滿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樹身,支撐著蔥籠蒼鬱的樹冠,竭力向太陽靠近,充滿了蓬勃的生機,充滿了一種只有在激烈競爭中才有的奮進向上的精神。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誰想得到多一點的陽光雨露,誰就得這麼端直地向上生長,再向上長,一點不敢歪斜了身軀。所以,滿溝滿坡的華山鬆,都讓自己立得端正,佔得挺直,最後都長成了棟樑之材。

  東峰頂上的那科卻截然不同。 顯而易見,它是從石縫中硬掙出來的。一出世,便掙脫了壓力,獲得一個廣闊的天地,無拘無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故而,那身軀就失去了華山鬆特有的端莊挺拔,從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彎彎。偌大的峰頂上,只它一棵樹木,無須跟同類搶陽光雨露,也無須與同類競相爭高。似乎是上天過於對它寵愛,太少了約束,太多了放任,其結果造就了這麼一棵不端不正的華山鬆,雖居住優越,卻難以成為棟樑之材。 初次見它,不由不拿它與滿澗滿坡的同類相比,生出一番深遠的遺憾。

  19.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繪一棵樹孤獨的句子,並寫在橫線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讓作者難忘的華山東峰頂上那株華山鬆的外形特徵是什麼?形成這種外形特徵的原因是什麼? ***4分*** ————————————————————————————————————————————————————————————————————————————

  21.作者讚美的華山鬆奮進向上的精神表現在什麼地方?***3分***

  —————————————————————————————————————

  22.結合人生,簡要談談你對“一棵樹”的認識。***4分***

  ————————————————————————————————————————————————————————————————————————————

  三 文言文閱讀能力展示:***14分***

  ***一***閱讀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完成23----24題。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湖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3. 這首詩最後兩句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2分***

  24. 請描述加橫線的詩句在你腦海中的畫面。***不超過40字,3分***

  ***二***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5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闢也_______________ ***2***蹴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_____

  26 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捨生取義。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作文 ***60分***

  請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要求:①符合題意,中心明確,情感真實,語言通順。②文體不限,字數除詩歌外不少於600字。③題目或正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 . 收穫是取得成熟的農作物,也比喻心得、戰果、成果等。穀穗,是農民勞動的收穫;蜂蜜,是蜜蜂醞釀的收穫;珍珠是貝類痛苦磨鍊的收穫;兒女的關愛,是父母幸福的收穫;優異的成績,是學生勤奮的收穫;發明創造,是科學家攻關的收穫……

  請以“收穫”為話題,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2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標題作文。

  有兩個歐洲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肯坑坑窪窪。其中一位導遊連聲道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而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先生,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