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應科學進補

  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節。那麼我們在冬季的時候如何禦寒呢?禦寒的時候要吃哪些食物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冬季養生科學進補方法,希望你喜歡!

  冬季養生進補原則

  1、要遵循和自己消化功能相匹配的原則

  脾乃後天之本,任何的食物要達到進補的良好效果,首先就是要保證脾胃的功能良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難以被利用的。因此,對於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冬令進補不能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原則。

  2、要遵循陰陽平衡的原則

  中醫認為,進補不外乎就是補陰與補陽。雖然陰陽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又是辯證統一,互生互長的。所以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補益過偏引發陰陽失衡,誘發疾病。

  3、要遵循身體體質和食材補益強度、補益速度相匹配的原則

  首先,人體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溼寒等外邪外洩受阻,留下後患。

  其次,應該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選擇滋補還是平補,快補還是慢補。一般而言,中年人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腎精和元氣虛損程度較輕,應以平補和快補為主,老年人大多處於慢性病狀態,腎精和元氣虛損程度較重,要兼顧虛不受補和補益效果良好的原則,選擇滋補和慢補,也就是說補益食材的補益強度要大,從少量開始,循序漸進,而不是一開始就補益過多。如患有嚴重骨關節病痛的老年人在使用鹿茸血等傳統滋補之物促進康復時,要遵循從少量開始,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復效果。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我們相信中醫養生將會在百姓的生活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忘記,養生固然很重要,講究科學更重要。

  冬季進補方法

  適宜吃哪些,不適宜吃哪些

  不宜吃生冷食物,應吃熟食和熱食。不要喝冰涼的飲料。不要過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如大肉、甜食等***,應該吃易消化的食物。

  適合吃的水果和乾果:蘋果、梨、橙、核桃、花生等;不適合過量吃的水果和乾果:柿子、栗子、杏、李等。

  合理安排飲食、注意比例關係

  炎熱的夏季,孩子的消化功能常常受到影響,胃口也比較差。到了冬天,孩子的消化功能逐漸恢復,胃口也好了起來。爸爸媽媽也想趁著這個季節,給孩子好好補一補。可是,冬季進補,應注意什麼呢?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氣血調和,是防病強身的關鍵。所以,合理安排飲食也是小兒營養物質供給的關鍵。所謂合理安排飲食就是要考慮到熱能的需要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還應注意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關係。

  合理飲食能改善營養狀況,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同時,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此外,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矗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進補時也要根據小兒的胃腸功能狀態,選擇合適的食品,注意烹調方法。

  常常熬鍋粥

  粥是特別適合孩子的食物。孩子腸胃功能弱,而因為熬煮的時間長,粥裡的營養物質析出充分,所以粥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容易吸收。冬季喝熱粥,特別有利於孩子吸取熱量和營養。

  除了臘月裡常吃的“臘八粥”以外,對於孩子來說,綠豆粥、山藥粥、肉末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也很適宜。此外,還有養心除煩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血的大棗粥,等等。

  要這樣做,別那樣做

  多用蒸、燉、煮等以水為傳熱介質的烹調方法,少用煎、烤、炸等以油為介質的烹調方法。

  肉類食物:宜長時間燉煮

  長時間燉煮肉類食物,其中的有效成分就能充分地析出,不僅營養成分含量高,而且易於吸收。小兒胃腸功能還比較薄弱,這樣燉煮出來的食物特別適合於孩子吃。

  新鮮蔬菜:宜“速戰速決”

  新鮮蔬菜富含維生素,如果煮的時間過長,維生素就容易被破壞,而且菜也容易失去新鮮的味道。所以,做新鮮蔬菜要用炒、汆等快速的烹調方法。

  喝水別等渴

  冬天雖然排汗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充足的水分,來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所以,應給予孩子充足的水分以保證身體的需要,不要等到孩子說渴時才讓他喝水。要教大一些的孩子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口渴時再喝水,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了。

  孩子最好多喝白開水。至於含糖量多的飲料,還是少喝為好。

  孩子每天需要的水量:嬰幼兒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100~150毫升。3~7歲的孩子每公斤體重每天約需要90~11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