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進單位事蹟材料_幫扶工作單位事蹟

  作為扶貧工作人員,要完善扶貧物件動態識別機制,通過專案規劃到戶、資金扶持到戶、產業發展到戶、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戶政策全面落實。下面是小編整理扶貧先進單位事蹟材料的範文,歡迎閱讀!

  扶貧先進單位事蹟材料篇一

  xx村位於大王鎮以北,大冶湖南岸,北靠馬家湖,東靠大灣湖。版圖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1207畝***其中水田600畝***,林地100畝,養殖水面50畝,村民生活貧困,人年均收入5200元。70%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屬典範的湖區貧困村。全村6個自然灣,7個村民小組,523戶,2443人,現有貧困戶121戶381人,佔總人口16%。

  根據我村實際,將入戶調查、摸底登記的121戶貧困戶分成三大類,依託引進休閒農業企業,針對每一類扶貧物件的實際情況量身定製精準扶貧方案:

  1、因病、因老的54戶有部分勞動力的,利用企業資助和扶貧幫助,發放雞、鴨、羊、豚餵養,由春臺生態園老闆按訂單約定的價格回收,確保收入穩定。

  2、對精神病、呆傻的23戶喪失勞動能力的,以企業資助和扶貧資金為股本入股農業企業、確保每年獲得固定紅利。

  3、其餘44戶,是因病致貧的,讀高中、大學的小孩多,但有勞動能力、無就業崗位的,幫助引導就業培訓幫助尋找企業就業,實現增加收入脫貧。

  為使精準脫貧落到實處,村委一班人將壓實責任,強化“五個一”工作措施抓落實:

  1、每一個村幹部負責兩個組,結對幫扶10個貧困戶。

  2、每一個黨員和退休老幹部負責結對幫扶兩戶貧困戶。

  3、每一個貧困戶制定一個扶貧明白卡,明確幫扶資訊。

  4、每一個季度檢查一次,督辦結對幫扶工作落實情況。

  5、給每一個貧困戶落實一個就業崗位。

  自20XX年農村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開展以來,xx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不等不靠,迅速行動,加強組織領導,嚴格標準程式,順利完成了各村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及申報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xx鄉的基本情況

  全鄉轄8個行政村,1個社群,40個村民小組,5459戶、20725人***其中:農業人口17778人***,耕地面積17814畝。經篩選識別,全鄉貧困村識別4個,分別是太白村、金壇罐村、和平村、峰頂山村,貧困戶識別867戶、2444人。按貧困屬性分,全鄉因病致貧的貧困戶628戶、1713人;因殘致貧的貧困戶15戶,42人;因學致貧73戶、95人;因技術致貧71戶、230人;因缺勞動力致貧65戶、204人;因缺資金致貧57戶、134人。20XX年全鄉已脫貧118戶、325人,20XX年全鄉預脫貧88戶、275人。

  二、市區幫扶亮點

  1、熱心走訪群眾。以同親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駐村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頂山村、太白村、金壇罐村走訪老黨員、困難群眾、殘疾人、五保戶家中瞭解他們的困難和意願。同時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掌握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責任,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結對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2、主動爭取專案。在深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駐村工作組針對貧困村的氣候、區位和地貌等條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種植優質水稻11773畝;在金壇罐村新栽植塔樂科血橙120畝;在和平村、重勝寨村種植萬源優質秋洋芋500畝;在和平村新發展青脆李500畝,優質魔芋300畝,核桃200畝;在重勝寨成片種植晚秋蔬菜300畝,新建了江友蔬菜專業合作社。同時抓好重勝寨村500畝蔬菜基地和50畝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畝獼猴桃基地鞏固發展和太白村、金壇罐村和萬家觀村850畝烏梅的管護。主動抓好畜牧業發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園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實現年銷售雞10萬隻。在金壇罐村和重勝寨村建立畜牧小區2個,鞏固和培育生豬養殖大戶15戶,全年生豬出欄可達到3000頭,牛出欄100餘頭。

  3、加強基本公共工程建設。駐村幫扶部門針對所駐村農民群眾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從農民群眾最關注的事情抓起,從農民群眾最希望辦又無力辦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XX年以來,共引進、投入資金1500餘萬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實現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萬家觀村、碉樓村新修泥碎石路6條共計5.7公里。整治金壇罐村和重勝寨村公路危橋2座,修建便民橋9座,新修生產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維修渠道9條共計8000餘米,投資18.5萬元在金壇罐村新建提灌站1處,市交通局投資20萬元,對太白村村組道路進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資110餘萬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小學。同時,規劃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飲水工程4處,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壇罐村、太白村共1600畝土地整理專案也在今年開始實施。

  4、狠抓教育培訓。市農業局和區農業局多次到我鄉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圍繞“現代農業創業指導、水稻新品種及機插秧技術、當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商品有機肥及有機糧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現代化生產技術”等實用知識開展系統培訓。自20XX年以來我鄉有20XX餘人參加了農業技能培訓。

  三、我鄉工作措施

  1、建檔立卡到戶到人。我鄉按照“建檔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867戶2444人,完善扶貧物件動態識別機制,通過專案規劃到戶、資金扶持到戶、產業發展到戶、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戶政策全面落實。為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2、結對幫扶到村到戶。按照“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要求,結合“走基層、解民憂、聚民心”活動和“走基層、結窮親、交富友”活動,在工行達州市分行對峰頂山村進行幫扶,區直工委對太白村幫扶,市紀委和區紀委幫扶對和平村和金壇罐村進行幫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從鄉機關、鄉屬各單位、村***社群***選派鄉村幹部、醫生、教師、黨員等共267名幫扶人員,組建了8個駐村工作隊,每名幹部至少幫扶3-5人,形成結對幫扶機制。嚴格幫扶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達州市達川區xx鄉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每個幫扶責任人必須掌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計劃,做到“不脫貧不收隊”。

  3、加大對非貧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非貧困村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非貧困村的扶貧工作,並按照貧困村的標準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幫扶政策,明確責任人。

  4、強化監管,確保扶貧資金專項到位。我鄉嚴格執行國家扶貧專項資金管理措施和專案資金縣級報賬制的規定,在資金使用上,嚴把“選項、立項、申報、審批、發放、效益”六道關,實行扶貧專案資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開”***即不準挪用、不準擠佔、不準截留、不準優親厚友,堅持上榜公開***;在資金管理上,實行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建立健全報賬制,確保專款專用;在資金監督上,實行專案資金動態管理,鎮鄉村及各扶貧專案均指定專人負責,總結資金使用情況,發揮財政監督審計和社會監督的作用,杜絕擠佔、挪用等違規違紀行為發生,保證了扶貧專案資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年以來雖然我鄉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對薄弱。從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鄉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群的生產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專案建設,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後的發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質較低。在走訪農戶中發現,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認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脫貧難度較大。三是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我鄉的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扶貧辦專案資金和各市、區直幫扶單位的支援,貧困村籌資較為困難。四是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我鄉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脫貧的人群,由於脫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

  五、下步措施

  1、加大專案建設。繼續扶持扶貧重點村開發專案建設,使重點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進一步完善,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確保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標。

  3、加大資金投入。由於公路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設和救災減災投入巨大,歷史債務較重,用財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還清歷史債務極為困難,建議能綜合考慮鄉級擔當能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分別給予幫助支援,化解歷史債務。

  扶貧先進單位事蹟材料篇二

  XX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安排部署,多措舉抓實精準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小康建立。

  一、及時組織包村、駐村幹部、村主任、相關人員召開精準扶貧工作會議,成立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和資訊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精心指導協調,抽調專員具體辦公,層級分解村級規模,因地制宜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對接幫扶,分工合作明確有序,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二、建立精準式扶貧資訊平臺,構建全鄉扶貧資訊網路系統,嚴格按照國家農村扶貧標準,通過分步驟、分階段對全鄉貧困人口進行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的識別登記,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建檔立卡,明確幫扶主體,因人而異落實幫扶措施,進行貧困人口動態管理,不斷抓實抓好抓精扶貧工作。

  三、成立精準式扶貧專項督查領導小組,建立督辦制並大力開展督查工作。嚴把貧困村、貧困戶的識別程式,致力於篩選出真正的貧困人口,把扶貧工作情況列入20XX年工作考核內容,建檔立卡的準確率列入各村居扶貧開發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並與扶貧專案資金分配掛鉤。全鄉督促工作進度和工作質量形成定期通報制,切實推進扶貧工作做到點、做到位。

  扶貧先進單位事蹟材料篇三

  20XX年3月14日,鄉召開由村主職幹部、鄉直單位負責人、全體行政幹部108人蔘加的春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精準扶貧工作,下發了《關於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明確精準扶貧幫扶單位、包村扶貧專幹和包片資訊員的通知》檔案,進一步安排部署精準扶貧工作。鄉精準扶貧工作紮實推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嚴格把關,提高扶貧精準度

  扶貧就是要“瞄準重點、精準制導、定點清除”,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突出扶持重點,圈出貧困區域、劃定貧困群體、制訂具體幫扶措施,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為此,根據縣委、縣政府出臺的《關於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我鄉按照“識別到人、幫扶到戶、落實到位”的要求,重點做好了幾項工作:那就是準確扶貧物件,建立規範檔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確保扶貧效果;幫扶責任到位,完善考核機制。

  1、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按照精準度的要求,根據縣核定我鄉20XX年貧困人口人的數量科學分配到各村、組,組織人員到村到戶開展好貧困狀況調查,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採取“五定”措施***定物件、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定目標***,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

  2、加強“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加強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確保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應保盡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應扶盡扶。讓他們都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醫療和教育***。

  3、加快移民搬遷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遷與新農村建設、危舊土坯房改造、生態建設、圩鎮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按照自願原則,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專案,加大移民搬遷宣傳力度,強化措施,大力推進。比如源生態移民建設專案就由我鄉黨委書記一把手親自負責排程,多方奔走,還由鄉政府前期墊付了萬啟動資金。20XX年計劃實施“進城進園”搬遷移民人,實現進圩鎮、中心村安置人。切實解決深山區、地質災害區、生態保護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從而不斷減少貧困人口。

  4、抓好“智力扶貧”即培訓轉移就業扶貧。通過實施農民技術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程序。以貧困家庭“兩後生”和進城進園安置貧困戶勞動力為重點,集中扶持貧困戶“兩後生”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20XX年,計劃完成學歷教育及勞動力轉移人。

  5、加大產業化扶貧力度。積極探索創新扶貧模式,爭取國務院扶貧辦的政策支援,以鄉源頭生態保護及縣飲用水源地為基點,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如源村毛竹、基田村茶葉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崬村藏香豬、牛、羊特色養殖,胡屋村兔子養殖,黃陂村蜜蜂養殖等等。

  6、夯實基礎設施基礎。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面對全鄉70%的小組路未硬化的難題,我鄉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援,今年開工建設公里小組路面硬化,20XX年向上申報6個扶貧專案,爭取資金萬,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電,個校安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二、我鄉扶貧攻堅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我鄉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攻堅工作由黨委書記一把手負總責,併成立了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鄉、村層層簽訂責任狀。黨委、政府對扶貧攻堅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書記負總責,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總要求,充實完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形成制度,長期堅持。

  2、縣鄉聯動,縣級對扶貧工作的參與性增強。

  當前,重點村的村幹部和群眾對掛點扶貧工作都很支援,迫切希望掛點單位能辦好事、辦實事。全鄉6個扶貧重點村已有了縣直單位掛點幫扶,並已全部到村開展工作。以“三送”為載體,制訂了《鄉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實施方案》,實現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為每戶幫扶物件指定一名黨員幹部作為幫扶責任人,並將幫扶情況和幫扶成效作為明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幫扶責任人和幫扶實施情況建立電子檔案,以便隨時查詢。

  3、正確引導產業轉移,大力扶持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幫助貧困農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黃龍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時,大力宣傳我縣產業轉移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加強土地流轉,特色產業成規模,應對黃龍病帶來的蜜桔臍橙產業收入的急劇減少,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助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我鄉結合招商引資工作,採用引導貧困戶到我縣工業區就業的辦法,增加貧困戶收入。

  4、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攻堅的效益。

  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內容,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職業教育“一村一名中專生”和“一村一名中高階技工”等培訓資源,為幫扶物件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物件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增收脫貧。鄉里今年舉辦各類針對農民的培訓已達20餘次,參訓人次達500多。

  5、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我鄉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不搞“大鍋飯”。對於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以此激發、啟用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通過勤奮勞動,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使貧困戶把壓力變為動力,把動力變為活力,帶來了貧困戶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能力、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三、扶貧攻堅工作遇到的難題及建議

  1、鄉群眾經濟基礎薄弱,果業開發晚,加上近年為加強源頭保護及縣城飲用水源地保護實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還林,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難題,特別是現在果業遭受黃龍病的肆虐,產業轉移工作還在起步階段,無經驗可借鑑,特別是對於貧困家庭,小規模種植養殖戶,抗風險能力更弱。建議加大產業轉移工作調研,由縣統籌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導性意見。

  2、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經濟基礎差,籌款能力弱,相對而言卻是物價、人工上漲,補助標準偏低,通組路路面硬化的交通補助只補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資金缺口巨大,補助杯水車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錢”,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債越多的怪圈,建議加大基礎設施扶貧補助標準。

  3、在智力扶貧方面,一方面存在資料過老導致貧困戶興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訓知識不夠專、精,對提高工作競爭力幫助不夠大,加上大部分貧困戶本身學習興趣不大,知識層面過低,對培訓知識接受消化有難度。建議在加大智力扶貧力度的同時升級知識庫,多提供先進、專精知識培訓,並根據貧困戶需要制定培訓計劃。

  4、對貧困家庭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面對現在的生活成本、物價壓力,扶貧資金盃水車薪,加上經濟條件差申請貸款更是難上加難,“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建議提高補助標準並加大對貧困戶的貼息貸款發放力度。

>>>下一頁更多精彩“扶貧先進單位事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