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物流運輸物流運輸存在的問題

  物流運輸技術主要包括運輸設施和運輸作業兩大類,前者屬於運輸硬技術,後者屬於運輸軟技術。那麼你對物流運輸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物流運輸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物流運輸的簡介

  現代物流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不少省市把發展現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物流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經濟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和世界經濟接軌的趨勢也將加強,這是物流事業發展的大環境。

  但物流行業還不是很成熟,仍存在“弱小、鬆散、速度慢”以及在巨集觀管理上不協調的問題,企業經營範圍不大,市場拓展能力不強,以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都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物流運輸的方式

  定義

  運輸方式是使用某一特定交通工具、基礎設施或流程來實現位移的方式。對於一個人或一件貨物來說,可能在一次運輸過程中會涉及到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而多種運輸方式的情況下往往被稱為聯運。每一種運輸方式都有其優劣之處,往往需要根據成本、運輸能力、路線和速度等方面來考慮選擇何種方式。

  人力

  人力運輸是使用人的肌肉產生力量來運輸他人和/或貨物,常見的方式有步行、跑步和游泳,速度較慢。現代科技使用機器來加強人力。由於其成本低,可以休閒、鍛鍊身體,另外環保。有時候,人力運輸是唯一可用的交通方式,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或者偏遠的區域。它被視作是理想的可持續交通系統。

  儘管人類可以不借助基礎設施行走,通過修建道路、使用自行車或輪滑等交通工具可以提高效率。

  畜力

  畜力運輸是通過役用動物來移動人和貨物的方式。人類可以直接騎在一些動物身上,讓其馱上貨物,戴上騎具,單個或組隊,連上雪橇或帶輪交通工具。

  物流運輸存在的問題

  效率低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物流成本方面、週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較低。我國每萬元GDP產生的運輸量為4972噸公里,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指標分別為870噸公里和700噸公里。

  我國物流系統各環節的銜接較差,運轉效率不高,反映為貨物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施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餘地。僅以貨運汽車的生產率水平為例,美國營運汽車的單車噸年產量約為66萬噸公里,而中國這一指標僅為3萬噸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國鐵路貨車的運營速度僅4***公里左右,散裝、集裝箱等高效運輸方式比重較低,裝卸時間較長;公路貨車的運營速度也不足50公里;內河航運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在庫週轉時間平均在3—6個月左右。

  此外,根據調研及有關資料分析,我國許多商品總成本中,物流費用已佔到20—40%,每年因包裝造成的損失約150億元,因裝卸、運輸造成的損失約500億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在30億元上下,公路貨運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組織,空駛率多年來保持在50%左右;鐵路因能力不足,使相當數量的商品失去銷售機會或無法保證企業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水運因運輸組織方式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使許多產品失去了低價運輸的途徑。

  相容性差

  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還比較落後。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輸網路密度,我國僅為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為6869.3公里/萬平方公里,德國為14680.4公里/萬平方公里,印度為5403.9公里/萬平方公里。這方面,我們不僅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計算則差距更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總1417期***。

  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傳統模式影響下,我國各種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缺乏必要的協調,因而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相容性差,導致系統功能不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建設方面缺乏投入,對物流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設發展緩慢。

  我國物流系統一般技術水平低,裝備落後。在倉儲設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的倉庫70%是普通平房倉庫,現代化立體自動化倉儲設施比例極低,具有冷藏、保鮮、氣調功能的倉庫更少。在使用的搬運工具中,人工搬運車,手推叉車和普通起重裝置佔到70%以上,而可視屏叉車等現代化的搬運工具卻很少採用。在運輸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的運輸車輛中,普通車輛佔70%以上,而現代化的箱式貨櫃和集裝箱拖頭及特種運輸車輛卻很少。物流企業開發和使用的物流資訊軟體,效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軟體比較適用,但有時又與客戶系統不相容。

  建設滯後

  物流是跨地區、跨行業的運作系統,標準化程度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標準化滯後主要表現在缺乏有關的標準及規章制度,同時在推行標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海運與鐵路集裝箱標準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充套件,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又如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特別是現有托盤標準列入了國際標準中所有4種規格,也沒有推行的原則,這樣等於沒有標準。托盤標準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裝置標準之間都有銜接關係,這就影響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產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托盤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集裝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裝置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四是資訊系統之間缺乏介面標準,工商企業內部物流資訊系統與第三方資訊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運輸資訊系統、倉儲資訊系統、物流作業管理資訊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由於沒有公共物流資訊交流平臺,以EDI網際網路等為基礎的物流資訊系統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機制障礙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各個行業從上到下一統到底,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管理體系分割現象嚴重,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習慣勢力仍然有一定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涉及到基礎設施、物流技術裝置、產業政策、投資融資、稅收、海關、服務、與運輸標準等多個方面,而這些問題的管理分屬於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對現代物流認識不足和缺乏統一協調的戰略思想,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由於經濟利益部門化和地區化弊端的存在,我國在物流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上的協調能力較差。物流業涉及交通運輸、經貿、外經貿、城市管理、公安、稅務、海關、商品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的管理職能、管理方式和制度體系等存在較大不同,在對物流業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因管理之間的體制及機制性原因,造成物流業發展的許多困難。條塊分割計劃經濟體制的管理體制及機制的影響,許多部門政企尚未實現真正的分開,從而形成了多部門管理的條條之間的基於部門利益的分割狀態,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侷限和制約,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較為緩慢。此外,由於地區的經濟利益驅動,地方管理成為地方利益的體現,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我國相當一部分省市間的市場壁壘,使網路化物流服務企業的成長變得相當困難。

物流運輸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