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再賦海山樓詩詞閱讀答案
《雨中再賦海山樓》是南宋著名詩人陳與義的作品。詩把人們引進一個憂傷國事的悲愴的氣氛之中,強烈地感受到詩人抗金愛國的情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雨中再賦海山樓詩詞閱讀原文
雨中再賦海山樓
陳與義
百尺闌干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山開。
岸邊天影隨潮入,樓上春容帶雨來。
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
滅胡猛士今安有,非復當年單父臺。
雨中再賦海山樓詩詞閱讀題
一
***1***詩歌頷聯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3分***
***2***尾聯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4分***
***3***結合全詩分析詩人有哪些“襟抱”。***3分***
二
***1***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四中說:“簡齋***陳與義的號***詩氣勢渾雄,規模廣大。”請結合這首詩,說說詩人詩歌的“氣勢渾雄”體現在哪裡。
***2***詩歌表達了作者“憂國傷時”的感情。請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通過景物的描寫抒發感情的。
雨中再賦海山樓詩詞閱讀題答案
一
***1***描繪了海潮拍岸,天際風雲隨著海潮湧向樓臺,春雨猶如點點淚痕,容顏變色的闊大而傷感之景。***畫面2分,特點1分***
***2***用典。***1分***反用杜詩典故之意,哀嘆金人踐踏中原國土,鞭撻南宋統治者偏安投降。***1分***表達了強烈的抗金愛國情懷;使詩歌含蓄蘊藉,增添文化底蘊。***每點2分***
***3***①憂傷和哀恨時局,②抗金報國,③批判統治者的投降政策。***每點1分***
二
***1***陳與義詩的“渾雄氣勢”表現在詩人描寫景物時選擇的闊大、有氣勢的景物,並且通過景物的描寫,表現自己的大氣。如“百尺闌干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山開”二句中,“百尺”“橫海”用誇張手法表現其高,以“山”作比,表現了詩人自己闊大的心胸。“滅胡猛士今安在”中的“猛士”表現了詩人強烈復國之情等。***舉例及分析各2分***
***2***詩的開篇描寫樓頭的欄杆,它面海而立,這種壯闊的景象恰是詩人報效國家的博大襟懷的再現。眼前的大好河山撩起詩人的愛國之情,但回想半壁山河失陷,自己無力迴天,只有抱著刻骨的遺憾賦詩言志,用長嘯排解胸中的抑悶。不見“滅胡猛士”再現,這是國家的悲劇,加上破碎的山河、苦難的國家民族,自然讓詩人悲痛、哀傷,為不能收復失地表現出蒼涼、悲壯之情。***舉例及分析各2分***
雨中再賦海山樓詩詞賞析
《雨中再賦海山樓》是南宋著名詩人陳與義的作品。詩把人們引進一個憂傷國事的悲愴的氣氛之中,強烈地感受到詩人抗金愛國的情懷。
陳與義寫《雨中再賦海山樓詩》之前, 寫有《登海山樓》詩,但《雨中再贖海山樓詩》卻是另一種格調, 借景道情, 優傷國難, 抒懷明志, 劈頭就是“百尺闌頭橫海立, 一生襟抱與山開” , 我們好像看見一位優國的猛士, 站在海山樓上, 面對茫茫大海, 拍遍欄干, 橫眉挺立, 國家的安危, 民族的危難, 都一一充滿了與山一樣開闊的襟抱。
詩一開始就把人們引進一個憂傷國事的悲槍的氣氛之中。接著詩人寫道. “ 岸邊天影隨潮入, 樓上春容帶雨來。” 這是寫景, 寫了天影、海潮、雨中的樓臺, 但景語含情, 賦予非常濃烈的感情色彩。海潮拍岸, 天際風雲隨著海潮湧向樓臺,樓臺春雨, 猶如點點淚痕, 容頗變色。這既點出了雨中賦詩的特定情景, 又象徵著國亡家破的悲痛和哀恨。汴京陷落, 康王趙構在杭州即帝位, 建立南宋政權。但趙構根本就不打算把金兵馭逐出國土, 而是偏安江左,任用以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 實行妥協投降政策。“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 這是詩人對時局發出的憂傷和哀恨之音。儘管慷慨賦詩, 徘徊舒懷, 但哀者自哀, 恨者自恨, 哀恨不僅不能消除, 反而更增添哀愁。這兩句詩, 既有憂國的哀愁, 而又有報國無門的憤旅, 哀怨情深, 矛頭指向了投降派, 指向了南宋最高統治者, 強點的故國之思, 愛國之情, 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詩的結語是積仇組恨的點睛之筆。“ 滅胡猛士今安有, 非復當年單父臺” ,這兩句是從杜甫的《昔遊》詩句中演化而來的。杜甫的原詩云. “ 昔者與高、李, 晚登單父臺, ” “ 猛士思滅胡, 將帥望三臺。” 安史之亂後, 杜甫於大曆元年移家夔州, 從此困居山城, 幾乎與人世隔絕。這時期杜甫寫了不少憶念前塵影事的敘事詩, 《昔遊》是其中的一首。詩中回憶他在安史之亂前, 曾與李白、高適有樑作之遊, 也想起了當年安祿山由於討伐契丹有功而向朝廷要挾高官厚祿之事。陳與義在這裡借用杜詩典故, 而反用其意, 哀嘆金人長驅直進, 中原國土, 橫遭踐踏, 詩人感慨地發問滅胡的猛士哪裡去了*** 這實質是對南宋統治者偏安求和的投降政策的有力鞭撻, 而在“滅胡猛士今安有” 的慨嘆之中, 人們更強烈地感受到詩人抗金愛國的情懷。愛國家, 愛民族, 這是愛國主義思想的主要特徵。我國文學中的愛國主義傳統, 自詩經、屈賦以來, 歷史悠久, 歷代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