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是岳陽中考語文考試的得分難點之一,考生只有做好考前文言文閱讀練習才能提高考試的答題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岳陽中考文言文試題及答案,供大家閱讀練習。

  岳陽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於腐壞漸盡泯滅而已。而眾人之中,有聖賢者,固亦生且死於其間,而獨異於草木鳥獸眾人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也。其所以為聖賢者,修之於身,施之於事,見之於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於身者,無所不獲;施於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見於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施於事矣,不見於言可也。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皆能言之士哉?修於身矣,而不施於事,不見於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語者矣。若顏回者,在陋巷曲肱飢臥而已,其群居則默然終日如愚人。然自當時群弟子皆推尊之,以為不敢望而及。而後世更百千歲,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於事,況於言乎?

  予讀班固藝文志,唐四庫書目,見其所列,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之士,多者至百餘篇,少者猶三四十篇,其人不可勝數;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予竊悲其人,文章麗矣,言語工矣,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也。方其用心與力之勞,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①,而忽然以死者,雖有遲有速,而卒與三者同歸於泯滅,夫言之不可恃也。蓋如此。今之學者,莫不慕古聖賢之不朽,而勤一世以盡心於文字間者,皆可悲也!

  東陽徐生,少從予學為文章,稍稍見稱於人。既去,而與群士試於禮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辭日進,如水湧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於其歸,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選自《居士集》***

  岳陽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逾遠而彌存也 彌:久長

  B.不見於言可也 言:著作

  C.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 榮華:茂盛

  D.稍稍見稱於人 稍稍:漸漸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一歸於腐壞漸盡泯滅而已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而散亡磨滅 吾嘗終日而思矣

  D.亦因以自警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於事,況於言乎?***4分***

  ***2*** 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於其歸,告以是言。***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歐陽修認為古之聖賢能“不朽而存”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原因是怎樣一種關係,請用自己的話回答。***5分***

  12、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8處******4分***

  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也。萬物鹹睹,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喻。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 ***選自許慎《說文解字序》***

  岳陽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8.C

  【解析】 榮華:茂盛的花。從並列的下句的“好音”可推知這個詞應該是名詞。

  9.A

  【解析】 A項,都是介詞,表物件,可譯為“到”;B項,第一個“所以”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第二個“所以”是“用來”的意思。C項,前一個“而”是連詞,錶轉折,後一個“而”是連詞,表修飾;D項,前一個“以”是介詞,翻譯為“用”,後一個“以”是連詞,表目的,翻譯為“來”。

  10.***1*** 他***顏淵***能夠不朽而永存,本來不是憑藉他對功業的建立,更何況是是對著作的表現呢?***各1分***

  ***2*** 我想挫減你的銳氣,勉勵你思考求學之道,因此在你南歸之時,把這篇序言送給你。***各1分***

  11. 作者歐陽修認為古之聖賢能“不朽而存”的原因是修身立德、施事立功及著書立言。作者認為三者中以修身立德最重要,施事立功次之,最後才是著書立說。

  12、蓋文字者,經藝***經傳子史***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 後人所以識古 / 故曰/ “本立而道生” / “知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 / 今敘篆文 / 合以古籀 / 博採通人***博,廣也;通人,學識淵博的專家***/ 至於小大,信而有證***信、可信也。證、證據也***。 稽撰***稽,稽考;譔,詮釋***其說,將以理***解釋***群類***字類***,解廖誤,曉學者,達神恉***深奧之旨,此謂文字結構之神妙意義***。分別部居***部類***,不相雜廁***置也,放置***。萬物鹹覩***睹***,靡不***無不***兼載***盡記也***。

  譯文:

  文字是經藝的基礎,也是政治的基礎,前人用它,將文化傳給後人,後人用它認識古代文化。所以說:“基本建立了,其它事物才能產生”,“知道天下的深奧道理就不可錯亂。”我現在編次小篆和古文籀文,廣泛地採取通人的意見,至於各種解釋,都是可信而有證據的。稽考詮釋那些解說,目的在於拿它解釋文字,剖析錯誤,告訴讀者通達文字構造的深意。分別部類排列,不使雜亂。在這裡,萬事萬物都可以看到,沒有什麼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