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閱讀答案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愛國將領岳飛的詞作,這首詞抒寫了抗金主張壯志難伸的孤憤之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閱讀材料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注】此詩作於秦檜任宰相時。朝廷為求和,解除岳飛兵權。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閱讀題目

  8.首句描寫了怎樣的圖景?有什麼作用?***4分***

  9.你認為“欲將心事付瑤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請結合詩詞略作分析。***4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閱讀答案

  8.首句以動襯靜描寫了一幅靜謐的深秋夜景圖。***2分***首句起興,渲染一種淒涼的氛圍,為下文抒情做鋪墊。***2分***

  9.***1***心念中原,收復失地的報國之情 ***2***遭人陷害,賦閒在家的無奈之情

  ***3***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苦悶之情 ***4***對奸臣當道,苟且偷安的憤恨之情

  ***5***知己甚少,無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任意答出四點即可,每點1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上片著重寫景。“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昨天夜裡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瞭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著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悽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里”暗示夢迴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後,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悽清冷淡,表達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淒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複雜性。

  詞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為功名”寫詞人終其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痴心不改。“舊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們在金人的統治之下,頑強挺立,渴望早日復國,可如今他們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時間之長。“阻歸程”寫投降派的求和主張阻擋了收復中原,迴歸故鄉的程序,隱含了詞人的痛心。如今頭髮已經白了,幾十年的求索,都是為了驅逐金人,收復河山。作者竭盡心力,幾操心成白髮,都只是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復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懷。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轉戰努力,便是為了某一天的“歸程”。可是英雄的壯志難酬,想到了故鄉,家鄉的樹木已經變得老了,而到頭來卻得到一個宋金和議的結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壯志難酬,憂憤難平。宋朝皇帝趙構與秦檜力圖議和偏安,不迎回徽、欽二帝,國家也遭受未有之變局。既然不能建功立業,收復河山,回家度過餘生也好。可是故鄉已經落到敵人的手裡,有家難歸。“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這裡化用善於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鍾子期的典故寄託作者的一腔憤懣和無處言說的沉痛,來表達苦悶的心情,將自己的心事寄託於琴絃,可是卻沒有知音,就是把琴絃彈斷了也沒有人來聽。當時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議和聲,使作者陷入孤掌難鳴的處境,不禁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