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養生知識

  三伏天很快就要來了!!! 這30天時間,請不要食冰鎮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

  據“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入伏。

  三伏一般為30天,但有的年份為40天,這主要取決於中伏的天數。

  初伏***頭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二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後第五個庚日,則中伏為10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後第六個庚日,則中伏為20天。

  末伏***終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也是一年中人體體表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在三伏天,我們更應該注意養生。

  夏季的特點是白天時間長,夜間時間短,人體也應該適應自然界的規律,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午睡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時間過短達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時間過長不但會讓人頭腦發昏,肢體無力,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夏季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亦多。若心肌缺鹽,搏動就會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瞭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溼盛者,少吃龍眼、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

  長夏期間溼氣比較重,脾又主溼,而脾溼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讓人體感覺睏乏。所以,長夏期間對人體影響最大的就是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健脾祛溼,早、晚進餐時可以喝些粥,如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再則,因為夏天有暑熱,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溼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點荷葉,這樣就增加了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了。上面提到的三豆湯也有健脾祛溼的效果。

  同時,還可以適當服用祛暑溼的中成藥,如霍香正氣水。

  夏季三伏貼。“三伏貼”全稱為“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是在三伏天,將藥物直接敷貼到人體的某些穴位,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又叫“三伏灸”。

  “三伏貼”主要用於調治秋冬春容易反覆發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頑固性呼吸系統疾病。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天人合一”、“擇時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念,利用“伏天”疾病未發之時,通過藥物敷貼等方法,去除其致病因素,以調節人體的臟腑功能和陽氣 ,增強身體抵抗力。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麵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麵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乾淨、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飲食——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灸怎麼做

  少商穴:人體肺經最末的一個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拇指末端橈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主治咽痛喉腫、中風、中暑、昏厥、發熱、癲狂、癔病等證;屬十三鬼穴之“鬼信”。

  明代楊繼洲在其《鍼灸大成》中提到“鬼哭穴”,把雙手的大拇指用繩子綁起來,在指甲之後兩邊用艾火灸燒,其穴相當於少商穴。楊氏認為,灸的時候鬼邪會哭著散去,疾病即康復。

  勞宮穴: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勞宮穴五行屬火。功用清心洩熱,開竅醒神,極擅長治療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學艾灸如腦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以及驚厥等。其穴亦屬十三鬼穴,名為“鬼窟”。

  少衝穴:屬於手少陰心經,位於小指指甲內側,小指橈側,指甲角0.1寸處,主治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昏迷、喉嚨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