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十點原則

  冬季適合養生是人人都知道,那麼冬季養生要注意哪些呢?冬季養生有哪些原則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冬季養生的原則,歡迎參閱

  冬季養生原則

  一、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二、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三、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面板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四、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五、日常應注意頭與腳的保暖

  呂妍表示,目前來看雖然大雪不寒,但日常還應注意頭與腳的保暖。因為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保暖的重中之重是頭部,有研究發現,當氣溫處於4℃時,身體60%左右的熱量會從頭部流失,溫度越低,頭部損失的熱量越大。”呂妍說,現在出門戴帽子,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六、改善心情多吃香蕉和燕麥

  今冬霧霾天不少,有可能讓人變得陰鬱,呂妍提醒,改善心情可多吃些“開心食物”,她推薦的是香蕉及燕麥等穀物。香蕉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減輕心理壓力,排解緊張與憂鬱;燕麥等穀物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可維護神經系統穩定,增加能量代謝,對抗壓力、抗抑鬱也有幫助。

  女人冬季養生原則

  1、要少出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要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迴圈。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要防犯病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溼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要水量足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仍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5、要調精神

  冬天確實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冬天改變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6、要空氣好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或在室內放一臺負離子發生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7、要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黏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食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8、要入睡早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