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多久做一次

  很多家庭都有拔罐器,有用玻璃罐的,有用竹罐的,還有用真空抽氣罐的。不管使用哪種罐器,都具有同樣的治病養生功效。拔罐時,要注意留罐時間,季節不同,留罐時間亦不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拔罐的最佳頻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拔罐的頻率

  很多人認為拔火罐時間越長越好,有的甚至認為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拔火罐時間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通常建議夏季留罐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冬季可以留罐15~20分鐘。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面板,還可能會引起面板感染。

  此外,拔罐次數也不應太頻繁,預防保健的話一週最多兩次,如是治療疾病,最好聽聽醫生的意見。

  中醫提醒: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

  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不少”。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火罐後,面板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面板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面板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拔火罐的作用

  1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區域性面板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區域性為主的血液迴圈,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區域性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區域性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2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區域性面板的溫熱刺激,通過面板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面板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迴圈,提高新陳代謝。微迴圈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迴圈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3負壓作用

  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面板表面有大量氣泡溢位,從而加強區域性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區域性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溼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