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與古典詩詞

  陶瓷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跟陶瓷藝術文化同行的還有古典詩詞。瓷器和詩詞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那麼,關於陶瓷與詩詞,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陶瓷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人把它看做一種文明的符號,也有人把它看做一種文化的載體,但無論如何,陶瓷藝術品絕不僅僅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冰冷器物,它還包涵著製作者融匯其中的深刻內涵,甚至說是情感。在這滾滾的歷史的長河中,它並非在孤獨前進,始終有一個同行者,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我們甚至會發現,瓷器和詩詞不僅在形式、內容上,甚至在意境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

  《蘭亭修禊圖》

  一、形式的相似

  古典詩詞言簡意賅,這在唐詩宋詞這些格律嚴謹的體材裡表現的尤為突出,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全篇二十八個字竟然包含了十二個名詞,把羈旅之愁描繪得淋漓盡致。

  而陶瓷作品由於空間有限,就要求器物上表現更多的內容的同時力求精簡,像青花紋飾便是通過寫意的手法,在繪瓷人的生花妙筆下,寥寥數筆,自由揮灑顯得清雅雋逸。另外還有詩詞的音韻對仗與陶瓷造型對稱的一致,古典詩詞講求語言凝練與瓷器紋飾中濃縮典故的使用無一不在展示著兩者在形式上的一致。

  《揚帆廣遠》

  二、內容的相似

  古典詩詞和瓷器紋飾都驚人的偏愛山水題材,這是我們民族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化育自然的活動中產生的對自然美的特殊情感和偏愛。 中國人寫自然山水的文學超過了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山水詩、田園詩、隱逸詩、遊記詩以及歷代流行的大量民歌民謠,都體現著自然美的意境。

  陶瓷紋飾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山水花鳥題材。常見的有梅蘭竹菊四有圖等等,有時瓷器紋飾直接是對自然景物的實景寫生。二者在色彩和色調的搭配上,也有相同之處,如白居易的《憶江南》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瓷器藝術中,尤其是粉彩瓷也表現出色彩和色調的和諧搭配。

  《疏裡空香》

  三、意境的相似

  中國美學以“隱”為要則,強調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含不盡之意如在言外,我們看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鵲。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己惘然。”或以為自傷,或以為悼亡,或以為描寫戀情之作。堪稱“幻境”的高妙之作,整首詩可以說是一片惘然,但其實是在寫人生的幻、人生的嘆,形式有盡,但意味悠長。

  陶瓷紋飾中最常見的青花,由於與水墨畫的融通, 也得以展示了中國繪畫藝術中的重神輕形,“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精髓。

  《獨自香》

  陶瓷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古典詩詞可謂與它同出一宗,最後又歸為一點,相信這對同行者還能繼續攜手同行,為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做的更好的象徵,不僅是富貴榮華的代表,更是是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的至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