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園林和水文化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這裡都是美景,那麼對有多瞭解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兒時,由於唐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對那個美麗的姑蘇城心馳神往。

  提起蘇州,人們總免不了說幾句諸如水鄉澤國、人家盡枕河、東方威尼斯之類的話,但我總覺得所有的詞都不敵一個“清逸”。漫步在蘇州城,窄的巷,綠的樹,白的牆,還有悄然從牆的另一邊伸展而出的枝蔓……我都感受到古韻悠悠。

  蘇州園林首數定園,它始建於明代初期,相傳為明開國重臣劉伯溫的私宅。明洪武七年劉伯溫病逝於浙江青田,死前仿效曹操置疑冢七十二處,定園便為其中之一,僅為衣冠冢。另一種說法是,劉伯溫對外詐死,實際來到蘇州定園隱居,並終老於蘇州,因此,定園內劉伯溫墓是真墓。還有一種說法,誠意伯劉基最終是遭朱元璋授意胡惟庸下毒而亡,我倒是更加相信這種說法。當初,劉伯溫以亦儒亦道的姿態出山,輔助朱元璋而成功帝王事業;但是沒能完全做到入世又似出世、“功遂身退”,到底還是遭了帝王猜忌以至死於非命。想到《老子·九章***養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斂身自保,這就如同日月經天,晝出夜沉,夜出晝沒,寒來暑往,秋去冬來,周而復始的執行規律一樣,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的正常現象。只是,能夠急流勇退,破開“名韁利鎖”,確是不易!

  園內有一口井名為“雙照井”,位於目前蘇州最大的園中湖“塔影湖”湖畔。關於此井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相傳吳王夫差攜西施鄭旦兩位美人夜遊此湖,美人要在湖邊梳洗。夫差擔心美人不慎墜入湖中,遂命人在湖畔建圓井兩孔,供美人梳妝之用。井建成後,清泉噴湧,水面如鏡。西施和鄭旦各臨一井,對月梳妝,夫差站在中間觀看。月色下的美人更加嬌豔。此後,人們便把此兩井分別稱為“西施照”和“鄭旦照”,合稱“雙照井”。由於西施和鄭旦均為諸暨苧羅山浣紗女,故此兩井又稱為“姐妹井”。

  定園內最熱鬧的地方莫過於花神廟了。進入花神廟前,廟前的楹聯首先映現眼前:

  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

  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裡山塘

  這是一幅千古名對,許多愛好文學的遊客都知道,它已流傳了幾百年,不僅應時應景,而且反映出蘇州“花神廟”的獨特之處。花神廟在全國都有,唯江浙兩省較多,但有趣的是,各地花神廟供奉的神靈是不同的,究竟花神是誰,至今也沒有統一的說法:有的說是盤古的女兒,有的說是“百花仙子”;杭州的花神廟供奉的是“花神月老”,也有的說是春天之神東君。因此,“花神廟會”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等多種不同的時間。蘇州的“花神廟會”,一般為農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的那一天。

  懷著品賞的心情,靜心細細品味園林裡那種獨到的氣質,你會傾心陶醉於她的水文化中:

  太湖之水:含蓄,有容乃大;

  運河之水:堅韌,源遠流長;

  園林之水:平靜,清可鑑人;

  小橋流水:親和,滋潤不息。

  水是蘇州景觀中最具生氣的元素,蘇州因水而秀,以水為榮。無怪乎有人這樣評價:蘇州文化就是水的文化。而最能體現這水文化的非園林之水莫屬。蘇州園林最美之處是它的水,無水不成景,無水不成園,因此有“無水不園,園因水活”一說。傍水而生、依水而築、山水相依、淡雅脫俗的蘇州城,她曾經引得無數騷人墨客競折腰,激發了他們無限的創作靈感,“滄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吾足”,傳世佳句代代流傳餘韻嫋嫋。

  上善若水,老子欣賞水,因為它“善利萬物而不爭”,因為它“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君子見大水必觀,孔子在川上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水還可被用來喻學:“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有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智者樂水,所以許多人都十分嚮往這水做骨肉、水韻幽幽的江南水鄉。在這裡,可以盪滌忙碌都市的喧囂。在這裡,能夠迴歸內心本源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