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獸心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楊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有一次將老子請到家裡,尊敬地向老子請教。

  老子見他態度誠懇,便給他講了這麼一個道理:

  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主要還要看其內心如何,光看外表容易被其迷惑,所以聖人是不注重外表而注重心智的,凡夫俗子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假如看人,只要有身子、手、腳、頭髮、牙齒,你說他是人,然而這種人可能就有一顆獸心。他長著一顆野獸的心,但外表與人一模一樣,你也會親近他;那些長有翅膀、有角、有爪、能飛、能跳的是禽獸,然而禽獸未必沒有一顆人心,它們雖然有人心,但外表不與人相同,你還是會疏遠它的。

  過去的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后氏,全是蛇身人面、牛頭虎鼻,沒有人的外表,可他們卻有至高無上的聖德。夏桀、殷紂、魯桓、楚穆這些傢伙,形狀外表都與人相同,可是卻長著禽獸般的心。如果人們只看外表而以為他們具有德行,那不是上當了嗎?禽獸之心智也有與人相似的地方,例如它們會找東西吃,雄雌相偶,母子相親,逃避敵害,躲寒就溫,居則成群,行則有列,幼者居內,壯者居外,覓食相助,遇害群鳴……

  可是禽獸的心智遠不如人,所以人能使喚它們。在黃帝與炎帝的時候,讓熊羆狼豹上戰場作戰,讓雕鷹鳶鳥協助攻敵,這是用力量馴化禽獸的結果。堯帝就不同了,他使用音樂便令百獸跳舞,使用簫、笛讓鳳凰來儀、百鳥唱歌。這些全是上古之人的神聖所在呀,他們知道萬物的情態,瞭解異類的聲音,才能馴化它們,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啊!”

  楊朱聽了老子的這番話,獲益匪淺,對他更加佩服了。

  【釋義】外貌是人,但內心像野獸一樣凶殘卑劣。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黃帝》。

  相關人物介紹:

  楊朱***約公元前450--約公元前370 ***,,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 ",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知名弟子有孟孫陽、心都子,學說繼承者,有告子、子華子、詹何、它囂、魏牟等人。其學說並不是淺薄簡單的"自私自利"。他們對老子的思想加以發展,旨在通過對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他們"貴生"、"全生"的觀點,對稍後的莊周很有啟發。

  《列子》是先秦時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題為《楊朱》。經考古證明,本篇內容為楊朱學說,屬於它囂、魏牟等楊朱一脈 ,代表楊朱的哲學。其中對於一毛不拔的記載證明了孟子荀子等儒家學者對楊朱的斷章取義 。

  楊朱這個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個思想家,倒像個詩人,據說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個岔路口,竟然哭了起來,因為他聯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傷感起來。還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門時穿了身白衣,回來時因為天下雨就換了身黑衣,結果家裡的狗沒有認出來,朝他狂吠,弟弟氣得要打它,楊朱卻說:“你不要打它。假設這狗在出外時為白色,回來時卻變成了黑色,難道你不同樣地感到奇怪嗎?”

  楊墨之辯:

  差不多和墨子在同一時期的哲學家楊朱,和墨子的思想極為對立,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儲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正如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所總結的那樣:“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而楊朱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

  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

  禽子曰:"假濟,為之乎?"

  楊子弗應。

  禽子出語孟孫陽.。

  孟孫陽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請言之,有侵若肌膚獲萬金者,若為之乎?"

  曰:"為之。"

  孟孫陽曰:"有.斷若一節得一國,子為之乎?"

  禽子默然有間。

  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然則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一毛固一體萬分中之一物,奈何輕之乎?"

  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則以子之言問老聃關尹,則子言當矣。以吾言問大禹墨翟,則吾言當矣。"

  孟孫陽因顧與其徒說他事。***《列子,楊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