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致富的例子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看看那些,感受他們的創業精神,激勵自己勇敢面對困難。
一:
盧啟輝: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果蔬包子開20家包子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9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20萬的麥當勞中高管職位,回到長沙創業賣包子,一群90後大學生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創業團隊。如今,盧啟輝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國開出了20多家連鎖店,被稱為“創業傳奇”。
事業高峰期卻辭職創業
1981年,盧啟輝出生於長沙縣江北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貧困。
盧啟輝從小懂事的他成績非常好,2000年一舉考入南華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期間,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家教、發過傳單,也當過保險業務員,還參與學校洗衣房的勤工儉學,“每天我都去各大寢室收同學們的衣服,分類洗好後,再準確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賺5塊錢。”盧啟輝告訴記者,雖然運送的過程很辛苦,但這培養了我較強的服務意識,也為今後進入餐飲行業打下了基礎。
2004年盧啟輝大學畢業,雖然很想自主創業,但剛出校門什麼也不懂,還是選擇先積累工作經驗。於是他南下深圳,在麥當勞南山分店當一名見習經理。由於從小能吃苦耐勞,進入餐飲行業後,他都是主動參與打掃衛生、炸薯條、裹雞翅等工作,加上為人親和,工作能力強,很快他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餘,盧啟輝一直不忘給自己充電,他積極參與麥當勞餐飲管理的課程學習,去過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進修,並能每次在結業考評中獲得優秀獎項。十年的時間裡,他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從一名小小的見習經理升為副店長、店長、再到麥當勞南區總部的運營經理,管理的店面也擴大到十幾家,年薪更是高達20多萬。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業處於“順風順水”時,盧啟輝卻作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舉動——放棄年薪20萬的職位,選擇回長沙創業。回長沙後,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在市區開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後,因虧損只得關門歇業。
創業失敗的盧啟輝沒有氣餒,決定重啟爐灶賣包子。“要從包子‘蛋糕’中分一塊,必須得創新,推出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新型包點。”於是,盧啟輝與清華大學·英紐林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研究中心合作,開始了果蔬包點的研發。
果蔬包子換來市場認可
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盧啟輝嘗試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相結合,搭配出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粗纖維+適量脂肪組成的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盧啟輝表示,自己是農村伢子,對於農村有特色的情節,在包子裡他創新性地融入蔬菜瓜果粉進行深加工,推出全國首款果蔬包點。
“每推出一款新包點,我們就請一批人品嚐,如果還有一個人說口感不好或不認可,我們就進行重新配比。”盧啟輝在1年的不斷嘗試中越來越充滿信心,直到今年5月,名為御鳳凰的果蔬包點最終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觀感,一致被各品嚐者得到認可並叫好,這些彩色包點的銷售悄然呈火爆之勢。
一年的潛心蟄伏,讓盧啟輝領略到了創業過程之艱辛,但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都不覺得後悔。“與安逸的生活相比,我更願意去嘗試挑戰,如果不試一試,也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極限。”
今年5月,盧啟輝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果蔬包點“出籠”。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果蔬包點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和益生元相結合,以此調節腸胃、降低熱量。
如今,共有13名食品、營銷、網路等專業畢業的90後大學生參與到了他的創業團隊賣包子。盧啟輝告訴記者,僅麓谷果蔬包子店平均每天就可賣出3000多個包子,單日營業額達到4500多元。“到9月底,果蔬包子連鎖店在全國開了20多家,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開設2000家連鎖加盟店。”
二:
方毅:90後“明星大學生”的10年創業路
“90後”的方毅,在校是“明星學生”。1999年,他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工科混合班就讀,2003年又被保送進入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研究生,畢業時獲評“浙江大學特優畢業生”。
然而他偏愛創業。2001年,他被選入只有60人的浙大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聆聽MBA老師們的課程,在浙大科技園接受創新創業系統輔導,從此,創業不輟。
“2005年,我開始第一次創業,做‘手機備備’,後來被百度收購了;第二次創業做了‘個信’,後來被騰訊幹掉了;個推是我的第三次創業,做手機訊息推送服務。”
在經歷了硬體開發商、軟體開發商到技術提供商的幾度定位之後,方毅帶領的團隊定位在了“送水工”角色上——目前“個推”業務獨立覆蓋8億手機終端,在第三方推送服務的部署上佔據國內的市場份額。
2014年7月,“個推”宣佈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軟銀賽富領投,原A輪投資方悉數跟投,“這可能是國內B2D行業迄今最大的創業公司單筆融資。”方毅說。
2014年11月,“個推”獲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全國總決賽第一名。
在網際網路創業、科技型創業的江湖裡,收益大、風險也大,被替代、被顛覆的事隨時可能發生。
在方毅的創業道路上,資金鍊斷裂、技術瓶頸、小夥伴跳槽的狀況都發生過。
“最難過的時刻是裁員,從135人的團隊直接縮減到50多人,現在回頭想想,沒有裁過員的也許不能叫做公司。”
但10年創業征途,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雖九死其猶未悔”。
方毅很感激在自己創業路上幫助過他的“貴人”,也很願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和自己當年一樣選擇創業的年輕人。他每年會到母校浙江大學去進行四五場的創業講座,也會到本土創業圈子B座12樓進行創業分享訪談。
在累積的多年網際網路創業經驗中,他拿出分享的內容常常是自己親歷的失敗。“對於創業者來說,失敗的教訓比誇誇其談的成功學更實用。”
例如說到自己的第一次創業,“當手機不停更新的時候,它就要不停地去適配。你會發現你的敵人不停地增加,不停地進化,你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無限的適配中去了”。他告誡師弟師妹們:Find the Must-Win Battle,選對戰場,才有必勝一役。
又如說到第二次創業,他告訴師弟師妹們說,“當競爭對手是一隻大象,我是一隻螞蟻,大象腿踢過來的時候我可以用針扎,但是這隻螞蟻不幸處在了象群遷徙的道路上,畫面太美就不敢看了。所以創業過程中,大家可以很勇敢,但儘量不要選在超級大鱷或者說過早地選在超級大鱷必經之路上。”
2014年,方毅和一些小夥伴共同發起了“湧泉—華旦基金”,專注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投,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初創企業孵化成長。
創業10年,方毅的穿著依舊“校園風”,他和妻女住在杭州普通小區的小房子裡,上下班走路,遠一些騎自行車,辦公場地是和百來人分享的、1000平方米大開間裡的一小格。
他和他的創業夥伴兼妻子張潔有共識,比起舒適的辦公條件,自由、開放這些創業企業的氛圍更可貴。
“我們這一代的創業者,已經不需要通過穿什麼、住在哪裡等物質去證明,我們的內心已經足夠豐富強大。”
不過,2014年,他購入了一輛紅色的特斯拉。在杭州,他是首批車主之一。
“這一行為代表了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對未來科技趨勢所保有的好奇心,如果能從中得到一些靈感,價值就會遠遠超過車價本身。”
而且,這輛特斯拉成了“個推”員工的一項福利——只要經過報備,每個人都有一天的使用權。
在方毅目前所帶領的團隊中,有來自伯克利大學的數學博士,有來自上市公司的資料專家,還有百度、騰訊、IBM的前員工,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已經有“90後”員工融入的年輕團隊,需要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講,可以接受同樣的工資,但是工作環境需要更加良好一點,這個工作環境也包括所在公司在整個行業裡的一個形象。希望同事們在使用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豪感和歸屬感。”
有人問他,如果有一天他的公司發展到可以放手,他會選擇一份什麼樣的職業。方毅說:“創業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