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入我國的第一個計算機病毒

  現在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已經席捲全球,但是大家知道什麼嗎?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說吧。

  

>

  小球病毒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第一例電腦病毒***1986年***。

  發作條件是當系統時鐘處於半點或整點,而系統又在進行讀盤操作。發作時螢幕出現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圓點,作斜線運動,當碰到螢幕邊沿或者文字就立刻反彈,碰到的文字,英文會被整個削去,中文會削去半個或整個削去,也可能留下製表符亂碼。其規律是,ASCII碼字元後3位為3***011***的,發生行反射;後3位為5***101***的,發生列反射,其它字元不改變小球運動方向。小球病毒後期經過一些好事者的改造,後期的變種運動的規律開始逐漸複雜化。

  該病毒初版並不會對系統造成較明顯的破壞,但在漢字模式下反應非常嚴重,會使程式無法正常執行,一些當時配置較低的機器會嚴重拖慢速度。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資料的程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依據做過不盡相同的定義,但一直沒有公認的明確定義。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已過濾詞語]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

  計算機病毒的種類雖多,但對病毒程式碼進行分析、比較可看出,它們的主要結構是類似的,有其共同特點。整個病毒程式碼雖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導部分,傳染分部,表現部分:

  1、引導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主體載入到記憶體,為傳染部分做準備***如駐留記憶體,修改中斷,修改高階記憶體,儲存原中斷向量等操作***。

  2、傳染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程式碼複製到傳染目標上去。不同型別的病毒在傳染方式,傳染條件上各有不同。

  3、表現部分是病毒間差異最大的部分,前兩個部分也是為這部分服務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條件才會觸發其表現部分的。如:以時鐘、計數器作為觸發條件的或用鍵盤輸入特定字元來觸發的。這一部分也是最為靈活的部分,這部分根據編制者的不同目的而千差萬別,或者根本沒有這部分。

  系統引導型病毒

  分割槽引導記錄病毒感染硬碟的活動分割槽引導記錄,如小球病毒、Girl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