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資料

  教師節是一個感謝老師一年來教導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做黑板報來慶祝這個節日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推薦一、教師的各種尊稱

  中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五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將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賓:由來是這樣的:漢明帝劉莊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從此,“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也稱西賓。

  師長: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為變。”

  山長:源於《荊相近事》。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嶽,以講學為主,受業者眾多,尊稱蔣維東為“山長”。此後,山中書院中的主講教師亦稱為“山長”。久而久之,“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先生:1.老師。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

  6. 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物件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7.現在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

  8.老婆對老公的稱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嗎?他不在家。

  老師的宗旨:沒有人可以教人,只能去發現!

  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圖片展示:

  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圖(一)

  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圖(二)

  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圖(三)

  推薦二、“教師”稱呼的來源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中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師為“西席”和“西賓”。

  《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原來,彷彿老師只是教授知識,解答問題的人,不苟言笑。其實,自古而今,存在著良多的亦師亦友的典範。老子與孔子便是如此。在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老師,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功臣。他們做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

  “師者三尺講臺萬丈空桃花源裡自耕農磨劍十年圖破壁開懷一笑坐春風桃李報我山河麗我付桃李一片情不為浮華遮望眼願作春泥化落紅”

  看過六年級教師節黑板報也看了以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