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俗文化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古人見面禮儀禮俗

  古代人們相互見面時,有許多不相同的的禮節。

  揖:拱手行禮,是為揖。這是古代賓主相見的最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分為三種:

  一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長揖: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古之拜,只是拱手彎腰而已,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後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周禮》中作“空首”;也作“拜首”。

  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之隆重。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跪而頭觸地作較長時間停留為稽首。“稽 ”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頭在地必須停留一段時間。稽首是最重的禮節,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古代禮儀禮俗用語

  冠禮 古代表示男子已屆成年的一種禮節儀式。《禮記》上說男子二十歲加冠。“冠”即“加冠”,屆時將筮日筮賓,行冠禮,以示隆重。

  笄禮 古代貴族女子表示已屆成年的一種禮節儀式。貴族女子15歲行笄禮,結髮加笄***笄為髮髻上插的簪子***,取字,並可許嫁。古書說的“及笄”、“笄年”、“字人”皆指女子以成年許嫁。將近成年者則稱“未字”、“待字”等。

  筮日 古人舉行禮儀選擇吉日的占卜方式。用蓍草占卦為筮,用龜殼占卦為卜。

  筮賓 古人舉行禮儀選擇合適主事人的一種占卜方式。

  聘禮 先秦列國諸侯相互聘問所遵循的禮儀。其主要儀節是郊勞***主國要員都郊迎來使***、聘享***在宗廟內的迎祭儀式***、私覿、饗賓***宴請來使***、館賓、贈賄***使者臨行,主國贈禮品***。後雖變化各異,但亦基本沿用,多用於外交。

  六禮 古代婚姻禮儀,即六道手續,稱為“六禮”。據《儀禮.士昏禮》載,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男家以聘禮送給女家***、請期***男家備禮告女家以商定期***、親迎。

  九賓 亦稱“九賓之禮”,為古代賓禮中最隆重的禮儀,主國有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延迎上殿。《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

  三拜 古代拜制沿革複雜。一般地說,長跪、彎腰、垂首至地為“拜”。拜時頭低垂觸地,並略作停留,稱為“稽首”,或稱“叩首”,俗稱“磕頭”。古時常禮為兩拜稽首,稱為“再拜”。有時以示尊重或誠意,則變常禮為三拜稽首,稱為“三拜”。

  喪禮 古稱“凶禮”,安葬死者前後的殮殯奠饌和拜踴哭泣的禮節。

  酹 古代祭奠或設誓的一種儀式。作法是把酒灑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