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勃拉姆斯的故事
勃拉姆斯,維也納的音樂代表人物之一,出生在德國漢堡,但他一直把維也納作為自己的第二個故鄉,也是在維也納逝世的,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勃拉姆斯終身未娶的故事
勃拉姆斯終生沒有結過婚。因此,不喜歡他的人就指責他的音樂缺乏感情,說在他的音樂中,感受不到人間的溫暖氣息。其實,勃拉姆斯看似冷漠、狂暴、粗魯,卻不乏幽默。有一次,一位友人問勃拉姆斯在演奏時是否戴眼鏡,因為他是近視眼。他回答:“當然戴了,當譜上出現姑娘們將走過的句子時,我非得戴上眼鏡瞧一瞧不可。”在街上散步的時候,他往往取下眼鏡,說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到處都是美人。他對他的朋友講他不結婚的理由是覺得搞藝術養活不起妻子。特別是在自己的作品不被承認時,怕妻子遭受不住失敗的打擊,尤其怕看見妻子憂心忡忡的眼睛。
關於克萊採爾的奇遇
1853年,勃拉姆斯和雷門尼來到漢諾威演出,曲目是貝多芬的《克萊採爾奏鳴曲》。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雷門尼瀟灑地握起琴弓,緩緩步入廳中,鋼琴伴奏者勃拉姆斯悄然試琴以待。令人驚慌不安的事發生了,鋼琴的音比小提琴的音低了半音。一切都來不及了。臺後的有關人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無望地盯著勃拉姆斯:“怎麼辦才好呢?把演奏的時間往後延遲一點,趕快重新調絃?”勃拉姆斯安然地抬起雙手,在原調的基礎上,升高半音背譜演奏。音樂柔和地進行著,沒有誤差,毫無瑕疵。
歐洲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親自聆聽了音樂會的演奏,深為當時默默無聞的勃拉姆斯的技藝所折服。事後,他把勃拉姆斯介紹給舒曼等成名的大音樂家。勃拉姆斯與舒曼的相識,成為他一生重大的轉折點。“克萊採爾”幸遇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又何嘗不因此而慶幸地結識了偉大的舒曼呢?!勃拉姆斯通常被列為三“B”之一,與巴赫、貝多芬齊名。在19世紀歐洲樂壇,他是一位與“瓦格納旋風”相抗衡的作曲家。他所致力於古典風格的“無標題”音樂的創作,為19世紀以漢斯立克為代表的音樂美學的“百律論”主張,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此外,他還吸收德國以及其他地域的民間音樂的營養,來豐富和發展古典音樂傳統。這一特徵在他的藝術歌曲和部分室內樂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他的近200首歌曲是19世紀下半葉最優秀的音樂詩篇。他避免標題音樂,遵循古典主義美學原則,重視樂曲本身結構的清晰和均衡,重現作曲技法運用的洗煉和嚴謹。但這些作品並不缺乏現實生活與人的情感變化的深刻聯絡。因此,他作品的本性實質上是浪漫主義的。他的近200首歌曲都和德國民歌緊密聯絡,不但精心提煉,而且深奧複雜。
關於勃拉姆斯創作搖籃曲的故事
音樂史上有一件趣事,那就是兩首膾炙人口的搖籃曲,都出自兩位單身漢的手筆——舒伯特和勃拉姆斯。成名後的勃拉姆斯,定居維也納,過著愉快而幸福的生活。事業上的一帆風順,使勃拉姆斯更有信心活躍在樂壇上。這期間他去過漢堡指導少女四重合唱團。傾慕他才氣的少女們紛至沓來,合唱團由原來的28人增加到40人,女孩子們熱切關注這位令人尊敬的大師。合唱團中一位美麗、活潑、嗓音清澈甜美的小姑娘阿加特,顯得尤為激動。她常常給勃拉姆斯演唱維也納風格的華爾茲。小姑娘不久就成了法柏夫人。1868年夏季,當她生下第二個男孩的時候,仍然是單身漢的勃拉姆斯以滿腔的柔情寫了一首《搖籃曲》,作為賀禮獻給了法柏夫人。那美麗、動聽的三拍子的《搖籃曲》,是勃拉姆斯對搖籃曲體裁的一次創新。
關於勃拉姆斯的愛情故事
古典主義都是懷舊的,都是保守的,同樣也是對未來充滿無限想象的。勃拉姆斯的愛情也是像他的音樂風格似的,充滿了美好的感受,無限的想象,卻也始終無法突破心中的懷舊和保守。
勃拉姆斯的愛情跟他的伯樂有莫大的關係,當時在勃拉姆斯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鋼琴演奏家,勃拉姆斯也很少被人知道。直到有一天舒曼聽到了勃拉姆斯的演奏,對他的演奏大為驚歎,並且叫上自己的妻子來傾聽這位演奏家帶來的美妙感受,也是在這次演奏中,勃拉姆斯遇到了自己終其一生喜歡的人,但是舒曼是他的伯樂,也是他熱情崇拜的物件,克拉拉是舒曼的夫人,即使再熱烈的愛戀,勃拉姆斯也深深的埋在心底,兩年間從未透漏這種感情,也沒讓心裡的愛戀爆發。
在舒曼罹患精神病並且去世後,勃拉姆斯的愛情狀態也沒有太大的改觀,他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壓制這份感情,也是因為這樣,他開始把自己的感情傾訴在自己的作品裡,從作品中開始不斷的流露出自己對愛情的態度,直到最後勃拉姆斯才把他所有背後的音樂交給克拉拉,但是兩個人依舊保持的純潔的愛戀關係。
勃拉姆斯的愛情是偉大而又純潔的,藏在心裡沒有過多的表述,只是自己默默承受這感情帶來的美好,也享受這份感情帶來的純粹。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最好的過程,也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