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勞動節黑板報

  18***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這次大會上,法國代表拉文提議:把1886年5月1日美國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鬥爭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與會代表一致同意,通過了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從此, 五一 國際勞動節誕生了。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什麼是勞模

  社會學家艾君在《勞模永遠是時代的領跑者》一文中這樣解釋的。他指出,勞模即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簡稱。勞模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勞模是時代的永遠領跑者。
 

關於勞動節黑板報圖片

  :勞模意味著什麼

  他在談到勞模到底意味著什麼時提出了一種觀點。艾君認為,勞模,意味著“!”,它代表著是一種飽含感情的符號;勞模,意味著“光”,是一種能照亮黑夜,溫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勞模,意味一種“文”,是一種人理之倫、人生之道的“人文”;勞模,意味著一“取向”,那是一個時代的追尋腳步,人生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

  :勞模引領著時代

  在共和國的光輝歷史上,各條戰線湧現出成千上萬的先進模範人物。他們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前列,以忘我的獻身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勞動者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拼搏。他們是推進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先進文化發展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時代領跑者。

  :工人故事

  工人的故事,是黨旗上那把鐵錘的故事。儘管某些藝術家們嫌它缺少風花雪月的溫情,但就是這把鐵錘,曾經以轟鳴的機器為背景,以血和火為原料,在漫長的歲月中打造出共和國那片紅紅的底色,並用自己的身軀凝鑄成今日繁華的基石。因此,無論今天他們的境遇如何,翻開寫有工人二字的那本少有脂粉氣的史冊,相信讀它的人只要血還沒有冷卻,就一定會讀出其中的悲壯、凝重、堅韌和豪邁……工人的故事曾是一個個苦力聚在一起等同於天的故事。這裡面有安源煤礦的覺醒;有省港大罷工的力量;更有二·七烈士的悲壯和上海三次武裝起義的輝煌。可以說,工人的故事從一開始就是鐵錘砸碎舊世界的故事。是一群無產者赤手建立理想國度並以一個階級的名義擔當國家主人的故事。

  五月來臨了。這個源於西方卻同樣是鐵錘與資本搏鬥的勝利紀念日,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書寫著勞動光榮,勞動者不屈的故事。在人民共和國的早期,石油工人王進喜和他的夥伴們就在頭頂蒼天、腳踏荒原的冰天雪地上寫下過“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豪邁故事;在西方世界對新中國嚴密封鎖的時代,“兩彈元勳”的周圍有一群淳樸的工人,他們用原始的機械裝置加工著高科技時代都為之嘆服的核彈零部件;更有在當今努力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上,許振超三十年如一日的苦學,硬是在一個初中畢業的基點上創出了世界級的高效率。所有這些故事,其實都在表達著一種工人這個群體特有的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在這個群體中,不管是勞動英雄還是下崗職工,他們相信未來,相信黨旗上的鐵錘依然閃光,相信明天的太陽依然升起。當全社會都把關切的目光轉向他們的時候,他們的故事以海一樣的寬容重新開始了。沒有儀式,僅僅為了他們幾代人苦苦追求的理想,默默地承受起社會的重任,在自身創造的繁華之外,用最辛苦的勞動開始書寫一章下崗創業的故事。儘管那些不願讀工人故事的大資、小資們將他們稱為草根一族,但我想,邁向天堂的路也許只有通過草根才能走出。就像歌手劉歡前段時間唱的那首公益歌曲:“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我不知道除了這個被稱為無產者的群體之外,還有誰會擁有如此的胸懷。就憑這一點,工人的故事就永遠值得我們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