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反思回顧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本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我們四人通過教研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1、學生彙報查閱的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2、檢查字詞讀音書寫、課文朗讀的情況,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3、交流絲綢之路的意義;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4、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5、拓展絲綢之路上的故事資料。最後聯絡課文做學習樂園上相關練習。但是通過課上對預習的檢查發現,很多學生的預習還不不能過關,課文讀不熟的情況大有人在,更不用說總結課文內容,體會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
所以,本堂課無法按預先計劃進行,我只好和學生一起再次讀課文,瞭解課文後的資料,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學情,又和學生對預習的內容做了一些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雖然課堂上也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孩子舉手回答問題,但是,總把課堂交流的機會給少數孩子,無法激勵更多孩子參與進來,也就無法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一堂課下來,倍感鬱悶。
篇2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敘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從“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裡入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再具體讀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學習。從文章的敘述看來,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鑑於此,我把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後進行,結合板書讓學生進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整個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突出。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由於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講解過細,沒有放開手讓學生通過朗讀自悟。這點是教學本課中的一處敗筆。另外學生在課前查詢的資料有限,所以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有難度。今後,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前預習。
“絲綢之路”這段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沒有感性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如何幫助孩子走近歷史,更好地去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查資料,讀課後資料袋。使他們初步瞭解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知道了張騫的豐功偉績。
篇3
這篇課文是“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述的內容很好理解,但對於“西部”這一概念不是很瞭解,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西部的資料,上課時,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穿插所蒐集的資料,如講有關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國傳入外國的文化,外國傳入我國的文化等,學生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生對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瞭解的興趣,及對西部的熱愛,而且有些學生課後還興致勃勃地找到老師問這問那。
我感覺,這種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其作用的方法很好。
1.本篇課文的教學,總的來講還是不錯的。我從“巨型石雕”入手,以點帶面地實施教學,將形象生活地故事展現在學生的閱讀中,然後又引領他們結合故事去體會這條“絲綢之路”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都能從故事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整堂課上,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
2.在教學中,我沒有注意一個生字的讀音,將匕首中的匕——“bǐ”錯讀成了“bì”,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讀。由此可見,教師正確地教學是多麼的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生字中存在的慣性盲讀現象。老師讀什麼,他們往往不會太過在意其正確性。這一點,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及改正,要學會時時抱著一種質疑研究的精神去學習,而非盲從般地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