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英語語法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英語學習中,要不要學語法,語法應該學到什麼程度是一個爭論不斷的問題。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比起練口語,背單詞,一直以來,語法似乎都得不到重視。觀察一下,身邊背單詞,練聽力的人很多,但在學語法的真沒幾個。
這是因為語法不重要嗎?
恰恰相反,語法非常重要。堅實的語法是英語水平進階的充分必要條件。但現實情況是,不少人對語法學習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甚至忽視語法學習。
曾經有一種論調認為,語法是不需要專門學習的,我們只需要大量輸入,進行“浸泡式”學習,就會有“語感”,語法會自然內化,一切發生得如此和諧自然,毫不費力。你看歐美國家的人沒有學習語法,不是也能說出寫出語法正確的句子嗎?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上面的觀點其實存在兩個問題:
1.兒童學習母語和成年人學習外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即使是在歐美國家,學生也是需要學習語法的。
對於兒童學習母語來說,依靠自然的語言輸入是可以掌握正確的語法規則的,但是這一點放到成年人身上卻並不起作用。在語言學上有個子集原則Subset Principle可以用來解釋這一現象:
兒童在剛開始學習母語時經常會造出錯誤的語法結構比如 Who is him? 這樣的句子,但這種語法錯誤他們在成年人的語言裡是接觸不到的,也就是說,他們在周圍的環境中只接觸到結構正確的正面語料,接觸不到錯誤的負面語料。經過一段時間後,兒童就會自動放棄錯誤的結構,接受正確的結構。
跟兒童不一樣,成年人在學習外語之前已經有了母語基礎,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語的影響,比如會用概括或類比的方法來學習外語。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造出錯誤的結構,他們也會認為,母語中是這樣說的或者目的語中有類似的結構,所以這種結構是可以接受的。成年學習者會認為,在外語學習中還沒見到這樣的結構,不代表外語中沒有這種結構,這種結構也許以後能夠見到。受此影響,他們會繼續使用錯誤的結構而難以自動糾正過來。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不少實證研究表明外語學習中單靠語言輸入並不能保證語法習得。語言學家對加拿大的浸入式課堂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外語學習者即使接觸了大量的語言輸入,仍然會犯很多語法錯誤,比如時態和單複數問題。也是說,對於外語學習者來說,語法一定是要專門學習的,靠大量輸入培養起來的所謂“語感”往往並不靠譜。
即使是在英語國家的課堂上也有專門的語法課,隨手在谷歌上搜一下,你會找到無數針對母語人士設計的語法教學資料。歐美國家有不學語法但英語流利的人嗎?有,但我們把他們叫做文盲,大約就是街頭小混混和德州鄉村大叔的水平。
語法不好會有什麼後果?
語法不好對英語學習帶來的副作用是隱性和全方位的,它可能不會像聽力和閱讀表現得那麼明顯,但卻會制約聽說讀寫的全面提升。拿閱讀舉例,不少人會碰到“每個單詞都認識但句子就是讀不懂”的情況,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語法不好。舉個例子,如果比較結構沒學好,"He can no more drive than I." 這個很簡單的句子可能都理解不了。
再比如:
1.He is a gentleman, who never breaks his word.
2.He is a gentleman who never breaks his word.
上面這兩個句子,你能讀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嗎?
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他是個君子,從不食言”,第二個句子的意思則是“他是個從不食言的君子”。這就是限制性從句和非限制性從句的區別,如果不注意這點,就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會寫出 "This is my mother who loves me very much" 這樣奇怪的句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This is my mother, who loves me very much",可以試著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的區別
我記得很久之前有個讀者在公眾號上面留言,大意是說看完語法書之後,再去看考研的句子,基本上沒碰到理解障礙,說的就是語法基礎對閱讀的促進作用。
往更巨集觀的層面上講,語言是一套系統,而語法則是這套系統的規則。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些都建立在掌握好規則的基礎之上。Youtube上有個講 Why Grammar Matters 的視訊,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應該怎樣學語法?
明確了語法的重要性之後,我們要來看看,應該怎樣有效學習語法。
一提起語法,最容易被人聯想到的應該就是“規則”了,你的腦海中此時可能出現了“現在完成進行時應該用 have been doing, 情態動詞後面應該用動詞原形”這樣的規則。長期以來,書本上,課堂上也都是這樣教的,所以我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印象:語法==規則,語法是黑白分明的,沒有中間地帶。就像在寫程式碼,一旦不符合語法規則,編譯器一定會報錯。
但實際上,語法只是語言規律的總結,它並不像數學公式一樣,無法撼動,一成不變。語法中也存在不少“模糊地帶”,允許出現“特例”。在谷歌上搜索"controversial grammar rules",你能得到1,300,000條結果。
"Hopefully, I'll win the lottery this week." 這個用法你一定見過吧? 但實際上即使是這個用法也有爭議,因為 Hopefully 是副詞,而副詞應該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者動詞,但 Hopefully 在這裡顯然不符合這條規則。連著名的牛津詞典都提到了這一點:
這有點像魯迅所說的“世界上本沒有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語法也是如此,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它來源於語言,隨著語言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長久以來,很多人學語法都只停留在記住規則的層面上,死記硬背將一堆語法規則記住,然後用來應付考試似乎課堂上也是這麼教的。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只記住了規則,但並不知道怎麼應用規則,導致英語學得很死板。
我們前面說過,語法來源於語言,最終也要回到語言中去。具體到實際的應用中,就是要聯絡語法規則使用的語境。
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個場景,主人公對著工人說:
Will you be starting work on the room today? You see, I hope to use it for a meeting tomorrow.
你一定學過一般將來時和將來進行時,知道一般將來時可以用 will 來引導,將來進行時的形式是 will be doing ,那麼有沒有想過它們之間的區別?為什麼這裡是 "Will you be starting work on the room today?" 而不是 "Will you start work on the room today?"
因為 will be doing 有一個應用場合是用來表示禮貌地詢問他人的計劃,安排等 You can use the future continuous rather than will to sound particularly polite when you ask about people's plan,再結合對話場景可以發現,主人公用"Will you be doing... "是為了更加禮貌地要求工人去幹活。
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法,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形式以及意義。形式就是上文提到的語法規則,比如現在完成進行時應該用 have been doing,情態動詞後面應該用動詞原形。但大部分語法書以及課堂教學都停留在這一點。
在熟悉語法規則的基礎上,更加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則的含義比如 will be doing 用來表示禮貌地詢問他人的計劃,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並使用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看語法書或者上語法課是不夠的,因為它們最多能教給你語法的規則形式,但每個規則背後的含義還是要靠你自己去慢慢理解和感受。
而這個過程主要是靠閱讀來完成。在閱讀中能夠不斷重現語法點,並且閱讀提供了一個很具體的語境,這樣才能理解和應用。這一點和記單詞很類似,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背過的單詞最終還是要回到語境中去。
也就是說,語法學習的具體思路是:看語法書學習基本的語法規則 -》 在閱讀中重現語法規則,結合語境理解規則的含義-》回顧語法規則,查缺補漏-》在閱讀中加強對語法規則的理解...
理論上這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過程,因為語法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我們只能儘量做到更好。
學習語法規則是最基本的一個環節,這個階段其實通過看書或者上課都可以解決,認認真真看書做練習,要記住規則並不是多難的事情。
講語法規則的書大同小異,認真啃下去結果都差不多。推薦一本的話《高中英語實用語法》,語法點進行了很細緻的講解,非常值得一看。
比起學習規則,更重要的是理解規則的含義,而這些是書本教不了你的,只能靠自己。要多思考,也要多練習。
多思考說白了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保持語法意識,在閱讀中碰到不常見的用法,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並且通過查語法書或者上網尋找答案你碰到的幾乎所有語法問題在谷歌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多練習並不是指為了應付考試而做的大量閱讀練習或者單項選擇練習,而是包含在日常的英語使用中,比如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作為一種語言輸出活動,你在寫作過程中需要確定每個語法規則的正確使用,需要不斷查證,質詢,比較,通過這個過程讓語法應用水平不斷提升。
總結
語法基礎對英語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語法基礎能提升閱讀寫作等能力,但外語學習中語法無法通過大量輸入而自然內化,需要專門的學習。在語法學習過程中,除了記住基本的語法規則之外,還要結合語境理解每個語法規則背後的含義,並且通過閱讀,寫作等方式不斷練習,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語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