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將心比心的日記

  當物資生活不再貧乏,當精神領域不再空缺,當人與人之間有了距離。我們是否還能做到將心比心?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同學們喜歡。

  篇一

>

  也許,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歡父母的“暴力”和“自私”,可是,你如果將心比心地去想一想,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那天晚上,我因考試沒考好被媽媽打了,躺到床上後心裡特別得不服氣,就這樣,我帶著不服氣的心理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半夜,眼睛打開了一道小小的縫隙,只見那個打了我的媽媽在慢慢地、緩緩地,把我剛剛踢掉的被子給重新蓋上,頓時,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媽媽打我,是為了讓我記牢;將心比心地想一想,不讓我常看電視,是為了我的眼睛;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催命似的催我早睡,是想讓我第二天早起,不遲到……

  父母的愛經常埋在“暴力”和“自私”之下,想要找到他們那無私的愛,就需要你將心比心地去想一想!

  篇二

>

  將心比心,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指遇事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論語》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願意的,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萬善集》也說過“物我一體,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每一個融洽的集體中,都具有這種品質。相反,人若沒有將心比心的品質,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將會自我封閉起來。

  將心比心,活得快樂。傳說從前有個老人家,他住在村口處,一天,有一個人來到村口,他向老人家問道:“喂,你們村的人好不好相處?”老人反問道:“那你以前那個村子的人好相處嗎?”這個人搖了搖頭說:“糟透了。”老人也搖了搖頭說:“我們村的人也不好相處啊!”於是這個人走了。過了幾天,又來了一位年輕人,他向老人問道:“老人家,請問你們村裡的人好相處嗎?”老人家又反問道:“那你以前那個村裡的人好相處嗎?”年輕人說:“我們那個村的人可好了,不過我不能回去了,我真的好想回到那裡!”老人笑著說:“我們村的人也很好相處啊!你留下來吧!在我們村,你也能很快樂!”可見,對於那兩個人,老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原因是:有將心比心的品質的人,不管到了哪裡,他都能夠尋找到快樂。

  將心比心,真正的原諒。一次,愛迪生和助手們製作了一個電燈泡。愛迪生讓一名年輕的學徒將這個燈泡拿到樓上的另一個實驗室裡。這名學徒接過燈泡,生怕手裡的這個新玩意滑落。但他越是這樣想,心裡越緊張,手也抖起來,最終燈泡還是掉在了地上。幾天後,愛迪生和助手們又製作出了一個燈泡,愛迪生毫不猶豫地將任務又交給了那名曾把燈泡掉在地上的學徒,這一次,這個學徒安安穩穩地把燈泡拿到了樓上。事後,有人問愛迪生:“原諒他就夠了,何必再把燈泡交給他拿呢?萬一又摔在地上怎麼辦?”愛迪生回答說:“原諒不是光靠嘴巴說的,而是要靠做的。”可想而知,如果愛迪生第二次不讓這個年輕學徒拿燈泡,那這件事將會在那個年輕學徒心中留下深深的、不可原諒的悔恨啊!正因為愛迪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讓這名學徒再做一次。可見,將心比心背後,是真正的原諒。

  事實證明,將心比心能讓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融洽,快樂每天在他們之間傳遞。

  篇三

>

  早晨,我睡意朦朧的睜開了雙眼,拉開窗簾,細密而又繁多的小雨陸陸續續的從天邊落下。我不禁的回想起了上個星期的一件事:“那是一箇中午,我來到了一個報刊亭,向老闆購買那本我夢寐以求的雜誌,我買了兩本,理應是11元錢,老闆卻在慌亂中找給了我10元。我望著手裡“燙手”的10元錢,心裡不知所措,時間老人不允許我的長久思考,我下意識的偽裝起來,拿起錢就走,老闆還沒發現,我加快了我的步伐,可明明加快了步伐,卻還是像在荊棘路上一樣,寸步難行。我拿著雜誌,和那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10元錢,不知如何是好,我索性將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沒說什麼,只是一昧的鼓勵我去還錢,“說得倒容易,在尷尬的環境下,我怎麼好意思去換錢呢?如果那時候老闆大發雷霆,把我揍一頓,誰支付保險費呀?”。我總是喜歡把事情往壞的一面想。越是這樣想,我就越不敢去還錢,時間如流水般過去了,轉眼又到了星期六,我禁不住雜誌的誘惑,在左思右想下決定還是去好了。我帶著錢準備去“還債”,走到平常的街上,來到平常的報刊亭,發現了平常中又不平常的老闆。我頗為膽怯的的說:“對。對不起,阿姨,我多收了你找的錢。”話音剛落,本以為會聽到一陣破口大罵的聲音,可過了半晌,沒有罵聲,我只看到一位慈祥的阿姨在那裡說:“沒關係,以後注意就是了。”聽到阿姨說的這些話,我的心中泛起一股暖流,那不是平常的暖流,那是將心比心所激發的內心的暖流。我手忙腳亂的把錢給阿姨,臉上泛起一陣通紅。阿姨沒說話,將雜誌包裝好後遞給我,那上面有一條口香糖,那是一條榮譽的,一條非同尋常的口香糖。我拿著阿姨遞給我的雜誌,慢慢向家走去,這一次沒有上次的匆忙,這一次沒有上一次的驚心動魄,這一次的行走是光明正大的。我好似放下了一塊沉甸甸的包袱。人都是將心比心的,在這個世界上,人只有取得意義上的將心比心,才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遼闊天地。
 

看了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