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魯濱遜漂流記的讀書心得

  書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翅膀。今年暑假,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魯濱孫漂流記》令我深受啟發,小編今天就大家整理了《魯濱遜漂流記》的讀書心得,有時間可以好好看看哦。
 

  讀書心得一

  《魯濱遜漂流記》的內容講述了有個英國人名叫魯濱遜,喜歡航海和冒險。他本可以按照父親的安排,過一種平靜富裕的生活。可一心想外出闖蕩的魯濱遜卻當上了水手。一次航海讓他漂流到一個孤島。面臨著這惡劣的環境,又冷又餓的他不知怎樣生活下去。終於,魯濱遜憑著自己的毅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開荒種地,砍樹建房,圈養山羊,修造船隻,並搭救野人"星期五"。

  魯濱遜在荒島上呆了整整二十八年,在這二十八年中,他忍受著孤獨,艱辛,和危險。在島上。他除了遇到殘忍的野人和可憐的俘虜外,再也沒有遇到任何人。在這二十八年中,他多次回想起他父親地忠告,並且每次都後悔不已,都埋怨自己為何當初沒有聽取父親的意見。

  我曾設象,如果我是魯濱遜的話,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難嗎?我不能,所以,我必須學習魯濱遜的這種精神。在書中,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對魯濱遜的心理做了十分詳盡的描述,把我們帶入了另一個真實的世界中,令我彷彿親身經歷了這次歷險。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有回報,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它告訴人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困境。

  我從魯濱遜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東西。也許,從現在開始,我應該自己獨立地做些事情了。

  讀書心得二

  利用課餘時間和暑假,我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

  讀完《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之後,我有許多感觸,但是,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學會生存。

  魯濱遜獨自在孤島上,什麼都沒有。他就去破船裡找吃的。然後還去打獵,把羊群養起來,還自己種小麥,給自己糧食吃。

  他在島上生存,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他可以在這個孤島生存下來的原因,靠的是堅持。他靠著堅持,不怕勞累地去鋸木頭造房子,去打獵,種小麥,這是為什麼?可以說,他之所以可以生存下去是因為他堅持不懈。魯濱遜跟我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我遇到丁點的困難就退縮。有一次我下象棋,只是死了兩隻車就認輸。

  魯濱遜可以在這個荒島生存下來,考得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生存的能力。那次爸媽不在家,我又不會做飯,於是,我想,我不會做別人會做呀!於是我就到大飯店裡吃了。但是,假如我不能去大飯店,有錢也買不到飯,那我該怎辦麼辦?我又不會做飯,那就得餓死?現在的孩子必須學會做飯,學會生存技巧和本領。

  一個人沒有了生存能力就等於沒有了自理能力,還不如說是沒有生命!你想呀,一個人沒有自理的能力,就等於不會做飯,那就肯定餓死。

  我開始想,如果我也來到了這個島上,該怎麼辦?是退縮,等死,還是像他那樣,學會生存,永不放棄?我想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學會生存的本領的。

  讀書心得三

  這本書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笛福的作品。小說主要寫了一個名叫魯濱孫的青年想發財暴富,就到大洋裡去旅行,卻被海浪衝到了一個荒島上。當時,他身上只有一些菸草、一把刀和一個菸斗。他花了三十天的時間,把船上所有東西都搬到了岸上。從此,他靠著自己的雙手和簡單的工具造房子、種糧食、養牲畜,還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第二十八年時,一艘英國船來到海島,他幫助船長打敗了叛亂的水手,並乘船回到了家鄉。

  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在島上與世隔絕地生活了二十八年。可以說,這簡直是個奇蹟!當他剛來到島上時,他幾乎一無所有,但他沒有放棄希望,所有的東西都來自他的雙手。正是這些因素,促使他在這種絕境中活了下來,這都是他流盡了汗水,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才得到的。由此可見,勞動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合上書,我頓時覺得自己受益匪淺。魯濱孫不願過那種平庸的生活,而是喜歡冒險,要用自己的雙手發財致富,用自己的意志與困難鬥爭,戰勝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個人要是不勞動,就會變得頹廢。勞動可以培養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還可以使人變得勤勞。

  我們也要像魯濱孫那樣,不怕困難,靠著雙手去勞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碰到失敗時,要知難而上,不能退縮。如果你勞動了,你總會有進步,但是你不勞動,絕對是一無所有。

  在這之前,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不勞而獲。當你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時,你總會有第二步,但不能急於求成。當你成功的時候,你會無比興奮,為你的勞動所得而感到喜悅……

  勞動是可貴的,它可以改變一切,可以發現一切,可以讓你變得更有智慧。讓我們一起去奮鬥,去創造美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