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食療功效作用有哪些

  關於土茯苓,料想也是一種中藥,但是土茯苓有哪些功效和作用你知道嗎?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土茯苓的食療功效作用,資料僅供參考。

  土茯苓的食療功效作用

  味甘、淡,性平。有毒。歸肝、胃、腎脾經。開散降洩。

  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銀花、白蘚皮、威靈仙、甘草等同用。現臨床上主要用於溼熱瘡毒,常與白蘚皮、地膚子、苦蔘等配伍同用。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用治鉤端螺旋體病,有一定療效。

  土茯苓的治病驗方

  1、治療急慢性腎炎,腎結核:土茯苓150g,水煎分三回服,每天一劑。可抗炎利尿。

  2、治療急性睪丸炎:鮮土茯苓120g,去須,洗乾淨,切片,加入清水500ml,煎沸後穩火再煎20分鐘,去渣。每天一劑,分三回吃飯前溫服。治療的時候忌茶和辛辣油膩之物。通常3至8日可治好。

  3、治療銀屑病:土茯苓60g,研成粗末,包煎。每天l劑,分兩回服完,15劑為一個療程。

  4、治療肺膿瘍:土茯苓150g,水煎,分兩回服,每天一劑。可清肺排膿。

  5、治療蟯蟲病:檳榔,土茯苓各30至60g,百部30g。把檳榔和土茯苓水煎後空肚子服用,每天一劑。接下來將百部水煎,外洗肛門,每天兩回。

  6、治療丹毒:土茯苓,野菊花各30g。把兩者放進鍋裡並且放入適量的涼水浸泡片刻,煎兩回後取藥汁,於一天內分兩回服完,每天一劑。

  7、梅毒:土茯苓160g,瘦豬肉100g,加水煮湯。具有除溼解毒,通利關節的功效,比較適用於梅毒或者因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

  土茯苓可治小兒溼疹

  小兒溼疹多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嬰幼兒。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部、頭皮,個別可發展至軀幹、四肢。因有陣發性劇烈瘙癢,常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遇不良刺激或氣候突變,穿緊身的毛、絲綢衣服,或用肥皂清洗過勤等可使病情惡化。

  當小兒發生溼疹時,可去中藥店買土茯苓適量,研為細末,外敷患處,每日3-4次。一般用藥1天后滲液減少,3天后可見痂皮,1周後可愈。用藥期間,不能讓小兒食辛辣、魚、蝦、牛肉、羊肉等食物。

  土茯苓外洗內服治“鼻淵”

  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慢性炎症,中醫統稱為“鼻淵”,以鼻塞、流黃膿涕***或有臭味***,併兼頭重、舌紅、苔黃膩等為主要表現。此症多為脾胃溼熱、肝膽鬱熱,致使溼濁之邪犯上所致。臨床證實,用土茯苓內服外洗,療效明顯。

  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完。其藥渣再復煎,藥液外洗鼻部,一般連用4劑,諸症可消。此方若加魚腥草或金銀花同煎,其消炎排膿效果更佳。

  溫馨提示:建議使用以上配方前根據自己症狀諮詢專業醫生後再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