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經典詩句

  中秋節快到了,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 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 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3、斟酌嫦娥,九秋宮殿冷。 —— 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4、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 ——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5、天應有意故遮闌。 —— 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6、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 —— 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7、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 —— 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8、莫遣素娥知道,和他發也蒼華。 —— 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9、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 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10、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遊。 —— 慧霖《閏中秋玩月》

  11、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 —— 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12、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 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13、淨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 ——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14、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15、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 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中秋節簡介

  在我國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這就是中秋節的初始來歷。這一節慶活動又發生在中秋,因此中秋節的名稱由此而來。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