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分段的方法

  分段一般是在我們認真閱讀課文,搞清楚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找出自然段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閱讀分段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

  ***1***按時間的變化分段。

  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首先要認真地閱讀全文,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和句子。不過要注意,不能每見到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句就把文章分出一段,而應該以比較大的時間變化為標準。

  寫人、記事、寫景的文章常常可按時間的變化來分段。有的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句很明確,如“早上”“中午”“傍晚”等。

  有的文章中表示時間變化的詞句不十分明顯,但只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看出時間的變化,如“暮色蒼茫”就是指傍晚,“月亮漸漸地移到了當空”就是指深夜。

  ***2***按地點的變化分段。

  按地點的變化分段,就是以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分段。先要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找出表示地點的詞語和句子;然後把同一地點的內容歸併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必須另換一段。記事、寫景、遊記、參觀記,各種寫活動的文章常常可按地點的變化來分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必須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寫事情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每個部分可分作一段。

  在這種方法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倒敘的方法。先寫事情的結果,再寫發生、發展。這種倒敘的方法也可以成為分段的依據。

  ***4***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

  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個事物的,每個方面就是一段;分段後再看看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是否並列。

  ***5***按文章的總—分結構分段。

  總—分結構的文章就是指總起分述的文章。實際上也是寫事物的幾個方面的,所不同的是它在開頭有個總起段,有的結尾還有個總結段。這類文章分段時應把總起段、總結段各分成一段,把中間的部分合成一段。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必須先弄清楚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例,然後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結束,把這部分確定為一段。再看看除去主要事例的前後部分還可以怎麼分段。 寫人、記事的文章常常可抓住主要事例來分段。

  2

  1、按時間順序分段

  典型的課例有《杏兒熟了》,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多又好,鄰居的孩子偷杏時,我和奶奶的態度截然不同的事。課文三段內容都有表示時間性的詞句作為標誌。

  第一段開頭“每年到了麥收時節”,第二段開頭“這一年杏又熟了”第三段開頭“今天的杏兒又熟了”在教學時,我首先提示學生通過讀文,找出有時間性標誌的詞句,然後再讓學生分段,這樣就容易掌握了。

  2、按空間位置變化分段

  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海濱小城》,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兩部分敘述的。先寫海濱,後寫小城,學習給課文分段時,首先讓學生出示分段分段的依據,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最後把意思相近或圍繞一個意思寫的幾個理由,進一步明確分段方法。

  3、按具體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

  典型的範文有《燕子》,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從外形美、春光美、飛行美、停歇美四個方面讚美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讀文,去感受小燕子各方面的美,引導學生明確文章每個自然段都從不同角度讚美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每個自然段都單獨講一個意思,所以文章4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段。

  4、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

  這種分法比較普遍,這類課文主要是寫一件事情的前後經歷,要求學生在讀課文時明確作者先寫了什麼,接著寫了什麼,最後寫什麼。

  以《表裡的生物》為例來說:作者首先寫小時候以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然後寫對父親的表能發出滴答的聲音特別好奇,接著寫父親把表蓋開啟給他看,於是就相信了那個擺著小尾巴的東西是蠍子,能蜇人,最後寫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知道了表的內部結構,內心的疑問也就解開了。

  這類文章的分段對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分段關要讓學生仔細默讀課文,把握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事情的起因,哪幾個自然段寫事情的發展或經過,哪幾個自然段寫事情的結尾,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瞭解,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再引導學生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去分段。

  5、按課文的結構分段。

  這種分段方式包括三種,即按總—分—總,總—分 分—總的結構去分段。這種分段方法並不難,只要掌握了文章的結構,很容易就可以分出段落。

  我僅以我們剛剛學過的《豆腐頌》為例,課文開頭寫者對豆腐的總體印象,中間從五個方面去讚美豆腐,最後總結全文,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這類文章教學生記住:掐頭去尾是一段,中間為一段的方法,學生只要掌握了這一方法,就很容易給課文分段了。

  3

  一、從文章的題目入手,用快讀的方法獲取各種資訊

  小學課本里所選的課文一般說來都比較典型,而課題又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絡:提示了文章的重點、人物、事情、時間、地點。對文章進行分段的時候,不可忽視課題提供給我們的這些資訊。

  例如:《今天我餵雞》課題可以向我們提供:人物:我;文章是寫“我餵雞”這件事;重點寫餵雞部分;時間:今天。

  那麼,文章所寫的事情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的,即使不看課文也能大致作出判斷:從這一天的某一時間到某一時間。結合課文一看,很容易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在第1節裡有“早上”,第9節裡有“中午放學”,再一讀第9節,知道寫的是“中午放學撿蛋登記”的事,這裡是一段,顯然不會錯。

  其餘的暫且算作一個部分,待細讀後再分,不必要求一步到位。

  再如:《在炮兵陣地上》一文課題:重點:在炮兵陣地上發生的事;地點:炮兵陣地上;人物:沒有直接點出,但一閱讀,就知道有兩個主要人物――彭總和團長。

  可以看出,在炮兵陣地上發生的事自然是一個內容,作為一個部分是不會有疑問的,其餘的部分講的事是晚上發生在團部,地點發生了變化,內容也發生變化了,自然成為另一個部分。這樣文章的結構就清楚了。

  二、從課文後的問題入手,用查讀的方法畫出範圍和有關內容

  課文後問題編者或出題者並非只是簡單地羅列,而是由淺入深地安排,抓住課文的各個主要部分提出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能抓住主要內容,同時也加深了對主要內容的理解。這些問題同時也顯示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的發展順序,提供了分段的資訊。

  例如:《馬背上的小紅軍》一文後的問題: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紅軍過草地非常艱苦?課文是怎樣描寫掉隊的小紅軍的?小紅軍是怎樣說服陳賡騎上馬走的?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陳賡覺得自己對不起這個小紅軍?這三個問題應該說是課文的三個部分。

  三、注意段與段之間的聯絡

  文章的各段總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種聯絡為我們提供了分段的資訊,因此,我們要掌握這些技巧:

  1.開始段和結束段

  有些文章的開始段是全文的總起,結束段是全文的總結,文章表現為“總―分―總”的結構,例如:《頤和園》《穆老師的眼睛》《參觀劉家峽水電站》《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但不能籠統地認為開始段都是作為一個部分出現的。

  2.段首句和段尾句

  有時段首句或段尾句也是一個段落,甚至是全文的總起或總結,例如:《飼養員趙大叔》《今天我餵雞》第一段的首句都是對全文的總起。有時也是聯絡上下兩個部分內容的關鍵句,例如:《馬背上的小紅軍》第2節的最後一句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注意到這一句,這部分內容就不會分錯。

  例如:《今天我餵雞》一課,讓學生在閱讀後畫出每一段的段首句,連起來讀一讀:能發現什麼問題?其中2~3兩節似乎容易混為一部分,那麼看一下第2小節的段尾句:“一會兒雞柵裡讓我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可見這裡是講打掃雞柵,而後面則講了放雞,這裡要斷開。至此,課文分四段是顯而易見的。

  3.過渡段和過渡句

  文章在安排幾個內容的時候,當作者思路從一個問題轉向另一問題時,往往需要過渡段、過渡句來連線。過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多數是“啟下”,歸入下一段;也有承上的,歸入上一段,這是少數,例如:《飼養員趙大叔》的第11小節,就是過渡段。

  承接上文趙大叔最瞭解每頭牲口的性格特點;啟示下文:在這群牲口中他最關心的是母馬“金皇后”,它的作用主要是啟示下文,所以在分段的時候把它歸入下一部分。

  文章中過渡句的作用與過渡段相同。例如:《貓》中的第四小節“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站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這是一個過渡句,連線了上下文,使第一段與第二段成為一個有機體,並點出了文章的中心,使讀者一下子就可以把握住貓的性格特點。

  對話的整一性。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有些雖然很長,但它總是圍繞一定的內容展開的,對話清晰地顯示了作者的思路和內容的發展。例如:《西門豹》。西門豹提了四個問題,老大爺分別做了回答,這段對話講了鄴這個地方為什麼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而下文談的是其他內容,顯然這裡是一個部分。再如:《馬背上的小紅軍》。陳賡提了四個問題,都圍繞一個內容:即想幫助小紅軍。而小紅軍也回答了四次,都是想辦法說服了陳賡,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可見這些應歸為一部分。

  4

  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 分段 、分層

  一、適用於什麼種類的文章 在寫人記事的文章裡,你為了寫的清楚、明白, 總要交代起因、經過和結果。按照事情發展順 序分段,就是從文章中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 是經過,哪兒是結果,並把每一部分劃分一個 意義段。

  這種分段方法適用於寫事的記敘文, 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起因、經過、結果。

  二、分段方法 一般按“起因、經過、結果”分三段。如果事情 的經過特別長,要把“經過”分成“發展”和“高潮” 兩段。那麼比較長的記敘文就可以分四段。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劃分。

  按時間順序分段、分層

  一、適用於哪種文章 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寫的。在敘 述內容時,往往用一些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或 句子,找出這些語句,就可以劃分段落。這種 分段方法適用於時間順序十分清楚的記敘文, 一眼就能看出時間詞語很多,時間變化很清楚。

  二、分段方法 首先,把表示時間的詞語全部找出來,然後進 行歸類,這樣就可以分了。比如,把表示“早 上”的時間歸為一段,表示“中午”的時間歸為 一段,表示“晚上”的時間歸為一段。春、夏、 秋、冬更是典型的時間順序。凡此種種都要按 時間順序來分段。

  按方位順序分段、分層

  一、適用於什麼型別的文章 有的文章,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故事的地點 發生了變化。這時,我們就按地點變換給文章 分段。訪問記、參觀記和遊記,多用這種分段 的方法。 適用於寫景的文章,尤其是寫參觀或遊覽的文 章。這種文章的地點變化十分的清楚。

  二、如何分段 先把表示地點的詞語都找出來,再進行歸類, 一個大的地點就是一段,地點變化了幾次就分成幾段。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層

  一、適用於什麼文章 有的文章為了介紹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 料,從幾個方面表現它的中心。這樣就可以按 照所述的幾方面來分段。在分段以後,可以把 內容相同的方面劃分為一段。 適用於說明文,要說明某一種東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一般說來這種文章會從幾個方面來說明一種東 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開,有幾個方面就 分成幾段。

  按“總分總”的關係分段,或按“活動 前、活動時、活動後”的順序分段

  一、適用於哪些種類的文章 有的文章,在開頭先總的概括介紹一下要寫的 內容,然後再一一敘述事情,最後又進行總結。 這就是總起分述總結的文章,我們可以按照總 分結構的方法分段。 適用於按“總分總”和“活動前-----活動時-----活 動後”這種順序進行寫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第一自然段為一大段,最後一自然段為一大段, 中間全部合為一大段。於是分成三個大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