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閱讀理解方法

  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是整個試卷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供大家參考。

  1

  一、閱讀方法

  1、認真閱讀,整體感知

  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讀三遍。通常閱讀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讀。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

  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

  三年級的孩子還沒達到倒讀的水平,所以我現在還是引導孩子先讀文章。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2、仔細審題,切忌粗心

  首先要靜下心來,認真讀題。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的開啟思路。粗心是學習的大忌,對於語文的閱讀理解也不例外。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有很多孩子都是因為粗心而導致失分的,例如要求給加點的字注音,有的同學反而把加點的字給解釋了。有的本是要求寫近義詞,結果卻寫成了反義詞。因此在做題的時候要仔細認真,弄清題目要求。

  3、按題目要求,完整答題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的文章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再次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瞭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可讓學生用筆在文章中做一點相應的標誌符號。同時我們一定要提醒孩子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答題時間,先易後難是做閱讀理解題目時的一般方法。

  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學會放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容易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4、用心檢查,避免錯漏

  在做完閱讀理解題後,不要馬上就放到一邊。要讓孩子養成即時檢查的習慣,馬上就把這一部分的題目再通讀一遍,以免發生做錯或漏題的情況。當然在完成整張試卷後,還會有一次檢查的機會,但即時檢查也有好處,因為大腦的記憶理解還存在當前的狀態。

  有很多孩子就有漏做題的情況出現,尤其是那些加標點、劃橫線、劃波浪線、找出中心句、選擇正確拼音等這類題目,因為題目中沒有括號和空格,孩子是最容易把它們放過的。

  二、完成閱讀題的注意事項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還是有一定方法可尋的,我們在教學時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型別的題目,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解答。有很多試題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得到答案,如近義詞反義詞等,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資訊”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資訊”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改頭換面。

  回答問題時,對於用詞造句要反覆推敲,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不同的語境,要準確的使用詞語。還要提醒孩子答案的完整性,尤其是問答題,句子必須做到通順、完整。一般會引導學生按照題目回答,如“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的想法是”“我的體會是”。我這裡大致總結為4種。

  1、將問題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適用於“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體驗情景”等。

  2、讓學生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並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適用於問答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題目。

  3、聯絡生活。即從文字中跳出來,把思維的範圍再擴大,想想與此有聯絡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是否可幫助自己解題。此方法特別適用於談自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類題目。

  4、結合中心。這是解答閱讀題最不能忽視的一種方法。從文章中心出發來思考每一個問題,答案就有了落腳點。

  2

  1、 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規定。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準——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

  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這裡強調“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2、多元輻射,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

  廣義地說,讀、述、唱、畫、演、問、比、思都是閱讀的形式。把他們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讀述結合***把學生自讀課文與指導複述結合起來,即把朗讀、默讀、速讀與詳細複述、簡要複述和創造性複述相結合。***

  讀唱結合***把指導閱讀理解和音樂演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提高朗讀能力。***

  讀畫結合***把讀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在讀中或學生自畫,或師生共畫,或展現現成圖畫。***

  讀演結合***把閱讀和表演相結合,在學生閱讀中,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

  讀問結合***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讀思結合***把閱讀和思考、聯想、討論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閱歷加深認識,于思接千載、鉤前聯後中拓寬視野,在師生共議、爭鳴辯駁中交流心得。***

  讀比結合把閱讀和比較相結合,在閱讀中或換詞比較,或縮寫後與原段相比較,或數篇課文相比較;或比較課文內容的相似點,或比較課文藝術手段的不同點。***

  讀寫結合***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或仿寫,或續寫,或擴寫,或補寫,通過寫句成段來實現讀寫遷移。***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創造性地閱讀。

  3、 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同樣需要學校與老師的幫助指導。

  研究表明,中國兒童的閱讀量遠遠少於同年齡西方兒童,中國兒童大量閱讀的時間也比西方兒童兒童整整晚了四年,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形成。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

  方法有:

  ***1***、學校應該儘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註明閱讀字數,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 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3

  一、把品字詞句作為訓練主線

  1.加強詞語訓練

  三年級學生,有較好的字詞基礎,課文裡遇到的,多數是熟悉的詞語,但這些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該怎樣深入地理解,應是三年級進行詞語訓練的重點。

  如《羅盛教》一課中,作者用“摸、託、頂”三個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羅盛教三次搶救孩子的經過。 當羅盛教聽到喊聲,迅速地趕到出事地點,“猛地跳了下去,在水中摸了好一陣”,“摸”一詞用得確切,表 示在水中尋找的動作,第一次沒摸到孩子,意識到時間就是生命,他很快地鑽入水中,這次羅盛教把“孩子託 上來”了,“託”字用得十分貼切,說明羅盛教摸到孩子後,一心想的是把孩子先救上來。

  因此,他用雙手高 高“託”起孩子,充分表現了他捨己救人的高貴品質;第三次又鑽入水中,“過了好一會兒”,“才看見孩子 慢慢地露出水面”,孩子是被“頂”出來的,“頂”字用得更加確切,這時他已經沒有力氣用雙手託,是用全 身最後一點力氣把孩子救上來的,而自己獻出了年青的生命。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 的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環境,讀懂這些詞在文章中表達的深刻含義。

  2.加強句子訓練

  三年級閱讀教學,要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結構複雜、難理解的句子進行訓練,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

  例如,在《南京長江大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正橋連著二十二孔引橋,彷彿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 江上面”較難理解。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知道這句話是比喻句,講清作者把“正橋連著二十二孔引橋”比作“ 鋼鐵巨龍”。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鋼鐵巨龍”和“臥”兩個關鍵詞語去理解,在此基礎上再理解全句。

  這樣 學生不但理解了句意***這句話生動地寫出了引橋的堅固、巨大,又突出了引橋雄偉壯麗,而且還知道了理解這 類句子的方法,即先弄清把誰比作什麼***也就是本體和喻體***,理解了關鍵詞語,再理解全句。

  指導學生讀懂總起句和過渡句的意義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教學《會飛的水》一課時,我抓住“水究竟是怎麼飛起來的呢?”這個過渡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提出 這個疑問,目的在於激起讀者接著往下閱讀的興趣,引出下文,點出看的噴灌區不止一個,水飛起來的辦法不 止一種。

  3.加強段的訓練

  段的訓練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絡,劃分段落。例如《一個粗 瓷大碗》一課,在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初步瞭解每一自然段主要寫的什麼,接著引導學生把課文 分成兩部分,同時說明為什麼這樣分,並找出第二部分是重點段,然後從重點段入手進行分層訓練。學生在教 師的引導下,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結果的順序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層。

  當學生分層遇到困難時,就再讓學生反 復讀課文,看一看兩個自然段之間聯絡得是否緊密,如果緊密就放在同一層裡,如聯絡不緊密就把它分開。這 樣幫助學生解決了分層遇到的問題。分完層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第二部分內容,歸納出每一層的意思。第 一層寫送碗;第二層寫用碗;第三層寫“丟碗”。

  再重讀第二層並找出重點句“趙一曼趁人不防的時候,快步 走進炊事棚,把飯倒在鍋裡,又從另一口鍋裡盛了半碗野菜粥。”引導學生體會趙一曼作為抗聯政委,心裡想 的不是自己,而是戰士們,同戰士們同甘共苦,表現她關心同志的高貴品質,這種精神是感人的,所以文章開 頭寫這個碗能使文章前後呼應,這樣逐步反覆訓練,學生學會了劃分段落和劃分層次的方法。

  集中識字後的三年級閱讀教學,要從詞、句、段入手,加強基本功訓練,能為讀懂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授之以漁,教給孩子閱讀之葵花寶典

  1.以抓學生預習輔導為突破,導之以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 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藉助字典 認字,理解詞語。

  如在教學《大海的歌》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 課文主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 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

  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

  隨著閱讀訓練專案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 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

  如教學《聽》一課時,給學生的預習提綱是:①熟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寫的是誰?什麼事?②利用字典學 習13個生字詞;③結合課文理解“槿紫、凝神、溢到、生怕”等詞語;④劃分段落。

  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 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打造精品高效課堂,促好的閱讀習慣養成。

  集中識字後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 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教學《記一次乒乓球賽》一課時,單元訓練專案是“掌握文章段落”,在學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基 礎上,交給學生掌握意義段的方法。我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知道本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接著讓學生按著“ 報名-預賽-決賽”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語句說出了段落大意,並學習這種分段方法。

  本文後面有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回憶精讀課時用的分段方法,然後,指導學生運用這種方 法。通過認真閱讀課文,深入思考,讓學生自己獨立練習給課文分段、分層。

  在《讀讀說說畫畫》上,為了鞏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配有三篇課外自讀課文,運用課堂學習的方法,經 過自己獨立閱讀,反覆練習,分段,歸納段意,逐漸提高了學生分段,歸納段意的能力。

  三年級的閱讀量較大,如第五冊教材,共48篇課文***其中精讀課36篇,略讀課12篇***16個練習*** 48篇課外自讀***。教學時,如果平均用力,單篇教學既完不成教學任務,又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讀課,運用精讀帶略讀,課內帶課外,一篇帶多篇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總之,集中識字後三年級閱讀教學,要加強詞句段的訓練,打好閱讀基礎,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通過反覆 朗讀,加強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

  一、課外閱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經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並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

  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這種生活的能力。”因此,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二、教予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給孩子買了許多書,而他也都喜歡看,可怎麼就沒覺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問題大多由於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因此,我們教師應教予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

  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談感受。對於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資訊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資訊。

  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我想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書籤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和記憶,便於培養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文字元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

  默讀可以重複看,反覆看,有助於理解。由於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於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常伴有標劃、批註、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